《谒史文靖公墓》

时间: 2025-01-11 06:15:29

手供蘋蘩当束脩,先登华屋后山丘。

九原尚想师随会,一疏曾经识马周。

盖代勋华云影在,满堂丝竹水声愁。

知公泉下应怜我,如此英年也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供蘋蘩当束脩,先登华屋后山丘。
九原尚想师随会,一疏曾经识马周。
盖代勋华云影在,满堂丝竹水声愁。
知公泉下应怜我,如此英年也白头。

白话文翻译

我亲手献上香草和鲜花,作为对先师的恭敬,首先来到华丽的屋子,然后再去山丘。
在九泉之下我依然想念您的教诲,曾经与您一起的那位马周,我还记得。
您那一代的丰功伟绩,仿佛依然在云端飘荡,满堂的丝竹乐声让我感到忧愁。
我知道您在泉下也会怜惜我,像您如此英俊的年华,竟已白头。

注释

  • 蘋蘩:一种香草,古代作为祭祀时的供品。
  •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的是为纪念先师而建的地方。
  • 九原:指古代的坟墓,象征死后之地。
  • 马周:马周是历史上著名的士人。
  • 盖代:指代代的意思,形容卓越的才能。
  • 丝竹:古代乐器,常用来形容音乐。
  • 白头:指年老,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清,晚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食家。他以诗词、散文、文论见长,尤其擅长小品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谒史文靖公墓》创作于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深厚感情的时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公”是指历史上的文靖公,袁枚通过拜谒墓碑,追忆与先师的情谊,表达了对其伟大成就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史文靖公墓》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敬意的悼念诗,诗人在简练的语言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首联“手供蘋蘩当束脩”,以亲自献上香草作为祭品,体现了对先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接着,诗人从华屋到山丘,表达了对先师生活和学问的追忆,显示出一种敬仰的心态。

第三联“盖代勋华云影在”,展现了先师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形象生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交错与历史的厚重。而“满堂丝竹水声愁”则反映出一种乐音之中夹杂的忧愁,暗示着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逝去光阴的感触。

最后两句“知公泉下应怜我,如此英年也白头”则是对先师的情感升华,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先师的思念,反观自身的老去,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手供蘋蘩当束脩:亲手献上香草作为祭品,展现了对先师的敬仰。
  2. 先登华屋后山丘:首先到达纪念先师的华丽房屋,然后再去山丘,体现了对先师的回忆之旅。
  3. 九原尚想师随会:在坟墓之下依然想念师长的教诲,表现出深厚的师生情谊。
  4. 一疏曾经识马周:提到与马周的交情,暗示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
  5. 盖代勋华云影在:伟大的成就仍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象征着不朽的名声。
  6. 满堂丝竹水声愁:音乐声中夹杂着忧愁,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
  7. 知公泉下应怜我:知道先师在泉下会为我感到忧虑,表现出对先师的思念与敬仰。
  8. 如此英年也白头:感叹自己已白头,意指岁月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和次联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成就比作云影,形象生动。
  • 拟人:对先师的思念以“泉下应怜我”表现,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追忆先师,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怀古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蘋蘩:象征着对先人的敬重与怀念。
  2. 华屋: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体现对文化的追求。
  3. 九原:象征着生命的尽头与对逝去的思念。
  4. 丝竹: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同时也隐含着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周”是指?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种乐器
    • C. 一本书籍
    • D. 一种香草
  2. 诗人对先师的敬仰通过什么手段表现?

    • A. 对比
    • B. 直接称呼
    • C. 祭品与回忆
    • D. 叙述历史
  3. “满堂丝竹水声愁”中“愁”字的情感主要指向?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A. 一位历史人物
  2. C. 祭品与回忆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3.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袁枚的《谒史文靖公墓》与杜甫的《登高》同为怀古之作,袁枚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杜甫则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