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宝积寺探景泰禅师卓锡泉》

时间: 2025-01-11 12:52:25

地辟萧梁代,幢标南汉年。

登临吾辈重,怀想古人贤。

宴坐消长昼,清言入暝烟。

更忻情所乐,一饱杖头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宝积寺探景泰禅师卓锡泉
地辟萧梁代,幢标南汉年。
登临吾辈重,怀想古人贤。
宴坐消长昼,清言入暝烟。
更忻情所乐,一饱杖头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宝积寺探访景泰禅师所遗留的卓锡泉时的感受。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当下宁静生活的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古代贤人的智慧交织,作者在此地悠然自得,沉浸在清洌的泉水中,感受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注释

  • 萧梁代:指的是南朝的梁朝,历史上被称为萧梁。
  • 幢标:幢是佛教寺庙的标记,指佛教的标志性建筑。
  • 吾辈重:我们这一代人沉重地承载着历史的责任和记忆。
  • 怀想:怀念、思念。
  • 清言:清新的言论,指代宁静的思想交流。
  • 暝烟:夜幕降临时的烟雾,描绘夜晚的宁静氛围。
  • 杖头泉:指禅师的泉水,象征着智慧与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严,明代高僧,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在当时流传广泛,以清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探访宝积寺时,寺院及其周围的美景引发了他对历史和古人智慧的思考,表现出他对佛教教义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开头两句中,作者通过历史的对比,赋予了这片土地更深的文化底蕴,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寺中宴坐的悠闲状态,以及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与友人进行清谈的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更忻情所乐,一饱杖头泉”,通过泉水的描写,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在清泉流淌中获得的心灵慰藉和对生活的热爱。泉水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了禅宗的清净与智慧,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辟萧梁代:描述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令人联想到过去的辉煌。
  2. 幢标南汉年:通过提及南汉,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厚重感。
  3. 登临吾辈重:表达了当代人的责任感,承载着历史的重任。
  4. 怀想古人贤:怀念那些古代的贤人,感慨他们的智慧。
  5. 宴坐消长昼:在寺中聚会,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6. 清言入暝烟: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的交流如烟般轻柔。
  7. 更忻情所乐:更是沉浸于这种快乐的情感之中。
  8. 一饱杖头泉:最终在泉水的滋润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宴坐消长昼,清言入暝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泉水、烟雾、古人贤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智慧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与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清澈、智慧与灵性。
  • 古人:代表历史的智慧与文化的积淀。
  • 烟雾:象征宁静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释今严
    B. 王维
    C. 李白
    答案:A

  2. “宴坐消长昼”中的“消”意指什么? A. 消失
    B. 消磨
    C. 消遣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杖头泉”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灵性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对古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