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守王龟龄》

时间: 2024-09-19 22:04:26

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泉守王龟龄
傅伯寿 〔宋代〕
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名节对于士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护眼明亮的脑子一样。在朝廷上立身处世与自身行为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考量和考证。

注释:

  • 名节:名声与节操,指士人的品德与名声。
  • :指的是有学识和道德的人,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
  • :看重,珍视。
  • 护睛脑:比喻保护眼睛的明亮和清晰,象征清晰的思想和明亮的品德。
  • 立朝:在朝廷中任职,参与政务。
  • 行己:自身的行为和处世方式。
  • 本末:事物的主要和次要,或根本和末端。
  • 可考:可以考证、可以推敲。

典故解析:

“名节”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被提及,代表了士人所追求的高洁的品德和声誉。这种观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士人的责任与担当。与“立朝”相对应的是“行己”,反映出士人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双重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伯寿(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以诗歌表达对士人道德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面临权力与道德抉择的时期。傅伯寿以此诗表达对名节的强调,意在提醒士人要在仕途与个人道德之间保持清醒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傅伯寿通过“名节”与“护睛脑”的比喻,将士人的品德和名声提升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高度。他警示士人,立身处世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自身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中“本末要可考”的句子,强调了在行动与道德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思考,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自省与自律。整首诗语句简练,却让人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对士人道德观的呼唤,使人深思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道德规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节士所重”:直白地指出名节对于士人的重要性。
    • “当如护睛脑”:用比喻的方式强调名节的重要性,形象化地表达出士人应当珍视品德。
    • “立朝与行己”:描述士人在仕途和日常行为上的双重责任。
    • “本末要可考”:强调士人在行为上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考量,注重实际与道德的结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节比作“护睛脑”,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通过“立朝”与“行己”的对比,突显士人双重身份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士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名节,保持道德品行,并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出对名节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名节:象征着士人应有的道德标准,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 护睛脑:代表着清晰的思维与品德的明亮,暗示士人要有明智的判断力。
  • 立朝:象征士人在权力中心的责任与地位。
  • 行己:代表个人日常行为与自我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名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财富
    • B. 品德与声誉
    • C. 权力地位
    • D. 学识水平
  2. “护睛脑”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

    • A. 保护眼睛
    • B. 强调思想的清晰与品德的重要
    • C. 表示聪明才智
    • D. 描述个人的健康
  3. 诗中提到的“立朝”,主要指什么?

    • A. 个人的家庭
    • B. 在朝廷中任职
    • C. 个人的事业
    •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傅伯寿的诗作都强调了士人的责任与道德,但杜甫的作品更偏向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傅伯寿则更专注于士人自身的品德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