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废陵》
时间: 2025-01-11 10:1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懊恼南城树已荒,何人封事筑回墙。
当年若肯称监国,没世应须谥让皇。
一穴龙髯终断绝,两株荆树起悲凉。
我思季札真千古,惆怅陵园晚色苍。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懊恼,南城的树木已经荒废,谁会去封堵这荒凉之地呢?
如果当年愿意称为监国,今生应当可以获得皇帝的谥号。
如今龙的鬓发早已断绝,只有两株荆树在此生长,令人感到悲凉。
我思念季札,真是千古流芳,惆怅之情随晚色笼罩陵园。
注释:
- 懊恼:心中懊丧、懊恼。
- 封事:封堵、治理,特指封堵荒草或建筑围墙。
- 监国:代行国政的权臣。
- 谥:对死者的评价,象征着个人的一生和声望。
- 龙髯:指龙的胡须,象征着生机与荣华。
- 荆树:常见的野草树,象征荒凉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懋麟(1668-1733),字从易,号慎庵,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多反映现实,风格清新,且富有个性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南城的荒凉景象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怀旧情感,也映射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景帝废陵》通过对南城荒树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索与感慨。诗人在开头用“懊恼”一词,便直接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往昔的追忆。南城的树木荒芜,正如历史的沉淀,再美好的过去也难以回归。接着,诗人提到“监国”,表明了自己对当年历史的反思,若当年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诗中提到的“龙髯”和“荆树”更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了荣华与荒凉的对比,令人唏嘘。最后,诗人以“季札”自喻,表达了超越时空的怀念,彰显了对个人理想与历史遗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懊恼南城树已荒:表示对南城景象的失望,暗示社会的衰败。
- 何人封事筑回墙:感叹无人去治理,强调荒凉的无奈。
- 当年若肯称监国:假设历史若能改写,表达对权力和责任的思考。
- 没世应须谥让皇:暗示若能承担责任,或许可以获得声望。
- 一穴龙髯终断绝:象征着生机的消逝,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两株荆树起悲凉:继续强调荒凉与悲伤的氛围。
- 我思季札真千古:以季札自比,表达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 惆怅陵园晚色苍:结尾用晚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氛,深化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髯”比喻生机,强化了历史的沉重感。
- 对仗:如前两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树木的荒凉象征着历史的凋零与无奈。
-
主题思想: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理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南城:荒废的城市象征,暗示历史的沧桑。
- 龙髯:象征繁荣与生机,强调历史的辉煌。
- 荆树:象征凋零与悲凉,反映社会的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监国”指的是什么?
- A. 监视国家
- B. 代行国政
- C. 监狱
- D. 监护人
-
诗中“南城树已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旧与哀伤
- C. 无所谓
- D. 兴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作品相比,《景帝废陵》更注重表达个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景帝废陵》,感受其深邃的历史意义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