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晚归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8:15:45

水上箫声绕翠微,晚风吹絮恋人衣。

无端催促城中去,暮雨吴山独自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上箫声绕翠微,晚风吹絮恋人衣。无端催促城中去,暮雨吴山独自归。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悠扬的箫声环绕在青翠的山头,傍晚的微风吹拂着漂浮的柳絮,仿佛在催促着我快去城中。可我无奈地独自一人,在暮雨中朝吴山的方向归去。


注释:

  • 水上:指水面上,强调环境的水域特征。
  • 箫声:古乐器箫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代表自然的美景。
  • 晚风:指傍晚时分的微风,带有凉爽和舒适的感觉。
  • 吹絮:指风吹动柳絮,给人一种轻柔的印象。
  • 恋人衣:形容衣服如同恋人一样亲密,表达情感的依恋。
  • 无端:无缘无故,表示一种无奈的感觉。
  • 催促:表示急迫的要求,暗示内心的焦虑。
  • 城中:指城市,可能是指归家的地方。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增加了诗中的孤独感。
  • 吴山:指吴地的山,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归属之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山”可能与古代吴国相关,吴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吴山成为文化的象征。此外,箫声、晚风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等情感,常见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懋麟(约1780-1859),字子谦,号慎斋,清代诗人,生于江西,后移居湖南。他的诗风深受山水自然影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
《湖上晚归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自觉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湖上的晚归场景,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湖上晚归 其二》是一首具有浓厚自然气息和深刻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湖上美丽景色的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开头的“水上箫声绕翠微”展现了湖面上音乐的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通过“晚风吹絮恋人衣”的描写进一步加深。晚风中的柳絮如同恋人般轻柔,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力令人赞叹。

然而,诗中“无端催促城中去”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虽然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但现实的召唤却让人不得不回归城市生活。最后一句“暮雨吴山独自归”则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暮雨象征着诗人的失落与离别,吴山作为归属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上箫声绕翠微:湖面上箫声环绕青翠的山头,给人一种轻灵的感觉。
  2. 晚风吹絮恋人衣:傍晚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柳絮,仿佛是恋人之间的亲密感受。
  3. 无端催促城中去:无缘无故地感受到城市的召唤,表达出内心的焦虑。
  4. 暮雨吴山独自归:在暮雨中,孤独地向吴山的方向归去,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晚风吹动的柳絮比作恋人的衣服,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流动与变化。
  • 箫声:代表清幽的情感,传递出思念与孤独。
  • 晚风与柳絮:象征着柔情和轻盈,带有淡淡的忧伤。
  • 吴山:作为归属的象征,代表着故乡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上箫声”形容的是哪个场景?
    A. 山中 B. 湖面 C. 城中

  2. “晚风吹絮恋人衣”中的“恋人衣”象征什么?
    A. 朋友 B. 亲密感 C. 孤独感

  3. 诗人最后独自归向吴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汪懋麟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描绘自然景观,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汪懋麟则更强调情感的流露与现实的牵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