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泛舟登平山堂同次功辰玉箫云五叔定家兄》

时间: 2025-01-11 07:45:05

林木经霜叶乍飞,百年难得此晴晖。

休嫌止酒心全减,不怕登山力尚微。

病后逢僧怜我瘦,秋残入寺觉人稀。

天南众壑青如许,却喜前时策杖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泛舟登平山堂同次功辰玉箫云五叔定家兄
作者:汪懋麟

林木经霜叶乍飞,
百年难得此晴晖。
休嫌止酒心全减,
不怕登山力尚微。
病后逢僧怜我瘦,
秋残入寺觉人稀。
天南众壑青如许,
却喜前时策杖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九月九日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自然美景的感慨。霜打过的树叶纷纷飘落,难得有这样晴朗的日子。即使酒喝得少了,心情也没有减弱,不怕爬山时力气不足。生病后见到僧人,看到我瘦弱的样子,感到怜惜。秋天已深,走进寺庙,见到的人少了。遥望天南的群山,依旧是这样的青翠,回想起之前拄杖而归的景象,内心感到欢喜。


注释:

  • 经霜:经过霜冻。
  • 乍飞:突然飘落。
  • 心全减:心情未减,指即使酒喝少了,心情仍然愉悦。
  • 不怕登山力尚微:登山时虽然力量微弱,但不怕。
  • 病后逢僧:生病后遇见僧人。
  • 秋残:秋天已近尾声。
  • 觉人稀:感觉到寺庙里的人很少。
  • 众壑青如许:众多山谷依旧青翠如昔。
  • 策杖归:拄着杖子回家,暗指年老体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懋麟(1688年-1759年),字元弼,号稼轩,清代诗人,曾任多种官职。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语言通俗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日重阳节,传统上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寓意长寿与健康。诗人在经历了病痛后,欣赏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九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霜打过的树叶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虽然经历病痛,身体虚弱,但依然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友情的温暖。

诗的开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入主题,"林木经霜叶乍飞"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美丽,而"百年难得此晴晖"则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休嫌止酒心全减"和"不怕登山力尚微"则表现了诗人心态的豁达,尽管身体不适,但仍然乐观面对生活。

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独白,"病后逢僧怜我瘦"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脆弱与对他人关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天南众壑青如许"和"却喜前时策杖归"则是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喜悦,虽然身心俱疲,仍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诗人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木经霜叶乍飞:树木经过霜冻,叶子突然飘落,象征秋天的来临。
  • 百年难得此晴晖:在漫长的百年中,难得有这样美好的晴天,强调时光的珍贵。
  • 休嫌止酒心全减:即使酒喝得少,也不必在意,心情依然愉悦。
  • 不怕登山力尚微:虽然力量不足,但不怕爬山,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 病后逢僧怜我瘦:生病后遇见僧人,他因我瘦弱而感到怜惜,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 秋残入寺觉人稀:秋天已深,走入寺庙,看到的人很少,表现出孤独感。
  • 天南众壑青如许:远望群山依旧青翠,象征大自然的永恒美丽。
  • 却喜前时策杖归:但我依旧欢喜,回想起之前拄杖而归的时光,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病后逢僧怜我瘦,秋残入寺觉人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尽管经历病痛,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珍惜眼前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氛围。
  • :象征自然的宏伟与永恒。
  • :象征关怀与精神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汪懋麟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林木经霜”中的“霜”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
    • B. 冰雪
    • C. 寒冷的霜冻
    • D. 露水
  3. 诗中提到的“秋残”意味着什么?

    • A. 秋天的开始
    • B.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
    • C. 秋天的丰收
    • D. 秋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与汪懋麟的《九日泛舟》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王之涣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汪懋麟则倾向于展现自己在自然中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