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奇轩》
时间: 2025-01-11 13:0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段奇轩
作者: 傅伯寿 〔宋代〕
门外红尘走利名,
庵中白发任浮生。
羡师法窟能深入,
厌我诗坛已屡盟。
渺渺水光帘万叠,
离离梅影雪三更。
何人荐取真消息,
试鼓瑶琴一再行。
白话文翻译:
在门外的红尘中,人们追逐着名利,而我在山庵中,白发苍苍,任凭浮生过日子。羡慕师父在深山法窟中能有所领悟,厌倦我在诗坛上的屡次承诺。那水光渺渺,帘幕层叠;梅影摇曳,雪夜三更。谁能告诉我真实的消息?不如试着再弹一曲瑶琴吧。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尘世生活,充满了名利的追逐。
- 庵:指僧侣或隐士所住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白发:象征年老,经历了浮生。
- 羡师法窟:羡慕老师在修行的地方。
- 厌我诗坛:厌倦了在诗坛上的交往和承诺。
- 渺渺:形容水光的微弱和遥远。
- 离离:形容梅影的摇曳和分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傅伯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隐逸生活,反映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时,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一段奇轩》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开篇的“门外红尘走利名”直接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名利追逐,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所面临的精神空虚。而“庵中白发任浮生”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得,抒发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羡慕与厌倦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师父深邃修行的钦佩,同时对自己在诗坛上的无奈与失望。
“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在呼唤作者的内心归宿。而最后两句“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则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对艺术的追求,借瑶琴的音律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深入探讨了内心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示了作者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门外红尘走利名: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对名利的追逐。
- 庵中白发任浮生:在山庵中,白发苍苍,随意度过浮生。
- 羡师法窟能深入:羡慕老师在法窟中能深入修行。
- 厌我诗坛已屡盟:厌倦了在诗坛的交往与承诺。
- 渺渺水光帘万叠:水光渺渺,层层叠叠的帘幕。
- 离离梅影雪三更:梅影摇曳,雪夜的三更时分。
- 何人荐取真消息:谁能告诉我真实的消息?
- 试鼓瑶琴一再行:不如试着再弹一曲瑶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尘”比喻世俗生活。
- 对仗:如“羡师”与“厌我”,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水光、梅影等自然意象,传递宁静之美。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修行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红尘:象征世俗的诱惑与纷扰。
- 庵:代表隐逸与清静的生活方式。
- 水光:象征宁静与恬淡。
- 梅影:象征坚韧与优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门外红尘走利名”中的“红尘”指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生活
C. 诗歌创作 -
“羡师法窟能深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老师的钦佩
C. 对世俗的厌倦 -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A. 真实的消息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世俗的纷扰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一段奇轩》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对人生和名利的反思,但前者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追求,而后者则是对豪放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傅伯寿传记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