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三月望日自伊犁首途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5:13:12

荣瘁皆春梦,关山实壮游。

来时千嶂雪,归去五湖秋。

箧有诚悬笔,寒披晏子裘。

天涯明月共,回首庾公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荣瘁皆春梦,关山实壮游。
来时千嶂雪,归去五湖秋。
箧有诚悬笔,寒披晏子裘。
天涯明月共,回首庾公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的游历中,对人生荣枯的感慨与对景色的描绘。诗中提到的“荣瘁皆春梦”意指人生的荣华与衰败都如同春天的梦幻一般;“关山实壮游”则描绘了在壮丽的山川中游历的情景。“来时千嶂雪”形容作者一路上见到了千座雪山,而“归去五湖秋”则表达了归途时五湖的秋景。“箧有诚悬笔”意味着作者的笔墨在心中悬挂,准备表达真情;“寒披晏子裘”则暗示他在寒冷中依然穿着晏子的裘衣,体现出一种坚韧的精神。“天涯明月共”则表达了与月共赏的情景,而“回首庾公楼”则勾起了对庾公楼的怀念。

注释:

  • 荣瘁:荣华与衰败,形容人生的无常。
  • 千嶂雪:指沿途看到的千座雪山,增添了旅行的壮阔感。
  • 五湖秋:五湖在秋季的景象,表现了归程的不同。
  • 晏子裘:晏子,指春秋时期的晏婴,裘衣象征温暖和身份。
  • 庾公楼:庾信所建的楼,象征着文化和怀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士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其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善于捕捉瞬间之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戊子年春,诗人自伊犁出发,游历途中经历了壮丽的景色,借此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游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荣枯的思索与体验。开篇的“荣瘁皆春梦”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仿佛在说无论是荣华还是衰败,最终都如同梦境般虚幻。接下来的“关山实壮游”则展现了游历的壮丽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与思考。

在情感上,作者对归途的描绘尤为深刻,既有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也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诗中反复出现的“雪”和“秋”意象,不仅展现了四季的变化,更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最后两句回忆庾公楼,使得整首诗在壮美的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文化的深度,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瘁皆春梦:人生的荣华与衰败如同春天的梦。
  2. 关山实壮游:在壮丽的山川中游历,感受大自然的壮阔。
  3. 来时千嶂雪:来时看到千座雪山,感受到旅途的寒冷与美丽。
  4. 归去五湖秋:回程时五湖的秋色,展现了不同的景象。
  5. 箧有诚悬笔:胸中有真情,准备通过笔墨表达。
  6. 寒披晏子裘:在寒冷中依然保持温暖,象征诗人的坚韧。
  7. 天涯明月共:与明月共享天涯的情怀,表现了孤独与共鸣。
  8. 回首庾公楼:对庾公楼的回忆,勾起文化与历史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荣瘁”与“壮游”,“千嶂”与“五湖”,形成对称美。
  • 意象:雪、秋、明月等意象,营造了诗的氛围。
  • 比喻:人生的荣华与梦境相提并论,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一种哲学的深度与文化的积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梦:象征短暂与无常,反映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 :纯洁与寒冷,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美丽。
  • :象征成熟与衰落,反映归途的感慨。
  • 明月:象征孤独与共鸣,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荣瘁”指的是: A. 人生的光辉与衰败
    B. 自然的景色
    C. 诗人的身份

  2. 诗人回忆的“庾公楼”象征: A. 自然
    B. 文化与历史
    C. 个人经历

  3. 诗中的“千嶂雪”主要表达了: A. 春天的景色
    B. 旅行的艰辛与壮丽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景色描绘与《戊子三月望日自伊犁首途 其二》相似,都是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登高》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士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