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晴谷大令饯别牛头山杜子祠即席赋二律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3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羌村小别无多日,杜曲重来定几时。
风雨尊前人老大,关山笛里道倭迟。
朝班渐喜长安近,归计惟应襄水知。
为谢殷勤杯酒意,少陵原上一题诗。
白话文翻译
我在羌村短暂离别,没几天又要重返杜曲,不知何时再相见。
风雨中,酒杯前的朋友已是白发苍苍,关山之外的笛声中,似乎在诉说归期遥遥。
朝班的心情愈发愉悦,因为长安已近在咫尺,归途唯有襄水知晓我的行踪。
为了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在少陵原上即兴题写了一首诗。
注释
- 羌村:羌族村落,指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地方。
- 杜曲:可能指杜甫的诗歌或杜甫居住的地方,寓意故乡或与朋友的重聚。
- 风雨尊前: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举杯,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朋友间的情谊。
- 关山笛里:关山指遥远的山川,笛声则象征着思念与归期的渴望。
- 少陵原:指少陵原,杜甫所居之地,表达对故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逢时(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号北海,晚号云谷,出生于福建,后移居南京。他的诗风受到了杜甫等人的影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柯逢时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诗中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羌村小别”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留恋与不舍。开篇几句简单而富有情感,勾勒出短暂离别的场景,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风雨尊前人老大”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无情,朋友的年华已逝,令人感慨万分。与此同时,“关山笛里道倭迟”则暗示着归途的遥远,笛声传递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在后半部分,诗人由感伤转向希望,提到“朝班渐喜长安近”,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长安的近在咫尺,象征着归途即将开启,而“归计惟应襄水知”则表明只有自然界的河流知晓归期。最后一句“为谢殷勤杯酒意”,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在少陵原上的题诗更是将情感与文学的结合推向高潮。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羌村小别无多日:短暂的离别,无奈地强调时间的紧迫。
- 杜曲重来定几时:再回杜曲,不知何时再见,流露出期待与无奈。
- 风雨尊前人老大:风雨中,举杯的朋友已是白发,感慨时间的流逝。
- 关山笛里道倭迟:笛声中传来归期的迟疑,暗示思乡之情。
- 朝班渐喜长安近:晨班的心情因长安的接近而愉悦,表示对归途的期盼。
- 归计惟应襄水知:归途的安排,只有襄水知道,象征自然的无言理解。
- 为谢殷勤杯酒意:感谢友人的热情款待,体现深厚的情谊。
- 少陵原上一题诗:在杜甫的故地即兴赋诗,寄托对友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羌村小别无多日,杜曲重来定几时”,对称的句式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关山笛里”比作思念的载体,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襄水”拟人化,赋予它知晓归期的能力,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时间、友情和归途的思考,表达了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羌村:象征着边缘的生活,体现了对平静生活的珍视。
- 杜曲:作为友谊的象征,暗示着故乡的情感。
- 风雨:代表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
- 笛声:思乡与归期的象征,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 长安:象征着理想与归属,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羌村”代表什么? A. 远方的城市
B. 少数民族村落
C. 诗人的家乡
D. 古代的都城 -
“关山笛里道倭迟”中的“笛声”象征什么? A. 朋友的欢笑
B. 思念与归期
C. 自然的声音
D. 离别的愁苦 -
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表现在哪一句? A. 为谢殷勤杯酒意
B. 朝班渐喜长安近
C. 归计惟应襄水知
D. 风雨尊前人老大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柯逢时的《顾晴谷大令饯别牛头山杜子祠即席赋二律其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主题上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柯逢时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家庭的牵挂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杜甫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