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丹霞)》

时间: 2025-01-11 05:16:24

不怕石头行路滑。

归来那爱驹儿踏。

言下百骸俱拨撒。

无剩法。

灵然昼夜光通绕。

古寺天寒还恶发。

夜将木佛齐烧杀。

炙背横眠真快活。

憨抹挞。

从教院主无须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词(丹霞)
作者: 惠洪 〔宋代〕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
言下百骸俱拨撒。无剩法。
灵然昼夜光通绕。古寺天寒还恶发。
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
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不怕石头滑的路,归来时骑着我心爱的马。
说着话,身体的疲惫全都抛开,毫无留恋。
内心清净,日夜光明环绕。
古老的寺庙寒冷,依然让人心生厌恶。
夜晚将木雕的佛像一同焚烧,
背靠火炕安睡着,真是快活。
懒洋洋地打个盹,让院子的主人无须关心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怕石头行路滑”:不惧怕石头使路面滑,形容行路艰难却无所畏惧。
  • “爱驹儿”:指心爱的马。
  • “百骸俱拨撒”:意指全身的疲惫都被抛开。
  • “灵然”:指内心灵活、清净的状态。
  • “古寺天寒还恶发”:古寺里天寒冷,令人厌恶。
  • “夜将木佛齐烧杀”:夜晚将木佛一起焚烧,象征一种解脱。
  • “炙背横眠”:背靠着火炕横躺着睡。
  • “憨抹挞”:懒惰地打盹。

典故解析:

  • “夜将木佛齐烧杀”:可能暗指对宗教形式的反叛,或是对传统束缚的突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洪,宋代诗人,以其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出一种自然、闲适的生活态度。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惠洪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反叛,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歌鉴赏

《渔父词(丹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不屑。诗中描绘了一个行走在石路上的渔夫形象,尽管路途艰难,却依然坚定无畏。这种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归来那爱驹儿踏”引入,表现出对骑马归来的期待,暗示着他对归属感的追求。接下来的“言下百骸俱拨撒”,则表现了一种对烦恼的释怀,似乎告别了所有的疲惫与世俗的牵绊。

“灵然昼夜光通绕”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而“古寺天寒还恶发”则反映了他对传统宗教的反感,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淡然,表现了诗人追求“快活”的生活理念,恣意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怕石头行路滑”:表达了诗人对前路艰难的无所畏惧。
  2. “归来那爱驹儿踏”:表现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爱马的珍视。
  3. “言下百骸俱拨撒”:体现了洒脱的心态,身体的疲惫皆被抛弃。
  4. “无剩法”:暗示对世俗法则的无视。
  5. “灵然昼夜光通绕”:表达了内心的清净与光明。
  6. “古寺天寒还恶发”:对传统宗教场所的厌恶。
  7. “夜将木佛齐烧杀”:象征对传统的反叛。
  8. “炙背横眠真快活”:享受这种自由的生活。
  9. “憨抹挞”:表达了一种无所事事的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疲惫的身体比作抛弃的物品,表现轻松自在的状态。
  • 拟人:“灵然昼夜光通绕”赋予了光明人性化的特质。
  • 对仗:“夜将木佛齐烧杀”与“炙背横眠真快活”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主题集中在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所畏惧与不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头”: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爱驹儿”:象征内心的向往与归属。
  • “古寺”:象征传统与束缚。
  • “木佛”:象征宗教形式的固定与僵化。
  • “炙背”:象征温暖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爱驹儿”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心爱的马
    • C. 诗人的孩子
  2. “灵然昼夜光通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A. 忧愁
    • B. 宁静
    • C. 恐惧
  3. 诗中对传统宗教的态度是:

    • A. 崇敬
    • B. 反感
    • C. 中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渔父词(丹霞)》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惠洪的诗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叛与对自然的热爱,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人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惠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