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泽浩无边,山环大海圆。
驻师李广利,留碣汉张骞。
路可移瓜戍,川敷引马泉。
巡防两无碍,经画仰前贤。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草泽广袤无垠,四周高山环绕着大海。
驻扎在这里的是李广利,将军的石碑留存了汉朝张骞的功业。
道路可以通向瓜戍,河流便可引水到马泉。
巡逻防守没有障碍,仰望前贤的智慧和成就。
注释:
- 草泽:指广阔的草地和沼泽。
- 浩无边:形容草泽辽阔无垠。
- 驻师:驻扎军队。
- 李广利:汉朝著名将领。
- 张骞:汉代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开辟了丝绸之路。
- 瓜戍:古代一个地名,可能指代边境。
- 马泉:地名,可能指水源地。
- 经画:指通过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典故解析:
- 李广利和张骞: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对外征伐和外交开拓的成就,诗中提到他们,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前贤的敬仰。
- 巡防:指的是边防的巡逻和守卫,反映了当时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士淦,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和历史的关注,表达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
诗歌鉴赏:
《伊江杂诗 其五》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草泽浩无边,山环大海圆”以广阔的自然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气势。接着提到的李广利和张骞,既是历史的象征,也是时代的缩影。两位英雄人物的驻扎和贡献,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厚实。同时,诗中的地名(如瓜戍、马泉)不仅具有地理意义,也承载着历史记忆,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诗的最后两句“巡防两无碍,经画仰前贤”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钦佩和对未来的希望。巡防的无碍,象征着安宁与和谐,而对前贤的仰望则传达了对历史智慧的传承与尊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泽浩无边:草地和沼泽广阔无垠,展现自然的辽阔。
- 山环大海圆:山脉环绕着大海,描绘了地理的壮美。
- 驻师李广利:提到历史人物,显示出边防的力量。
- 留碣汉张骞:强调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 路可移瓜戍:表明通往边境的道路,暗含对边疆的关注。
- 川敷引马泉:描绘水源有利于生存,体现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 巡防两无碍:巡逻防守无障碍,象征安稳的生活。
- 经画仰前贤:对前人的敬仰,表达传承与学习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泽浩无边,山环大海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结合,隐喻了历史的伟大与自然的壮丽。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一种壮阔的历史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草泽:象征着广袤与自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山海:代表着壮丽的地理环境,映射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广利、张骞:历史象征,指向勇敢与智慧,代表了民族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广利”是什么身份?
- A. 文人
- B. 将领
- C. 商人
- D. 农民
-
“草泽浩无边”中的“浩”字是指什么?
- A. 深
- B. 广
- C. 流
- D. 高
-
诗中提到的“巡防”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管理
- B. 边防巡逻
- C. 市场贸易
- D. 航海探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方士淦的作品均涉及历史与自然的结合。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方士淦则更趋向于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自然的热爱。两者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士淦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