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时间: 2024-10-02 23:19:02

得过三观下,因上岱宗巅。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隅广,回环睥睨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过三观下,因上岱宗巅。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隅广,回环睥睨前。

白话文翻译:

在三观的底下,我登上了岱宗的巅峰。
海洋吸纳着遥远的长河,天空包容着圆形的大地。
在清晨五点,我最先看见太阳,九点半时烟雾升起。
谁说四方的边界广阔,回头看看,目光可以俯瞰一切。

注释:

  •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岱宗:即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象征着高大和庄严。
  • 海吸长河:意指大海包容了远道而来的河流,形容海的宽广。
  • 五更:指五点钟,天刚亮的时候。
  • 升烟:指的是烟雾升腾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次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登岱》是作者在攀登泰山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哲理的思考。泰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壮丽和雄伟。

诗歌鉴赏:

《登岱》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诗人登上岱宗之巅的经历,抒发了对自然的崇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三观”,表明了诗人对人生观的反思,暗示在攀登的过程中,心灵的升华与蜕变。接下来的描绘,诗人用“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来展现自然的广阔与包容,令人感受到天地间的浩瀚与壮丽。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不仅看到了日出,还注意到了烟雾的升腾,进一步增强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最后一句“孰谓方隅广”,以反问句的形式,强调了个人视角的局限性,回环睥睨则意味着人从高处俯瞰,才能真正理解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哲理的高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得过三观下,因上岱宗巅:攀登泰山之前,反思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局限。
  2.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描绘自然的广阔,表现对自然的崇敬。
  3.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清晨的日出与烟雾,展现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活力。
  4. 孰谓方隅广,回环睥睨前:质疑空间的广阔,强调高处观察的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比作包容的存在,表现自然的伟大。
  • 对仗:如“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引发思考,使读者更深刻理解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切联系和自我反省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岱宗:象征着高耸与庄严,代表了人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象征包容与深邃,表现自然的伟大。
  • 日、烟:象征生机与变幻,体现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登岱》中的“三观”指的是哪三种观念?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
    C. 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

  2. “海吸长河远”中的“海”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深邃的智慧
    B. 宽广的胸怀
    C. 伟大的力量

  3. 诗中提到“孰谓方隅广”的含义是什么?
    A. 质疑空间的广阔
    B. 赞美自然的宏伟
    C. 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陆次云的《登岱》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哲理思考,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奔放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语气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