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生当遗显,每淡布衣交。
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朱轮来北阙,土室访西郊。
古道今还在,淳风近有巢。
白话文翻译:
人生应当把显赫的荣华抛弃,与普通的布衣交往。
谁愿意住在高台阁上,却仍能怀念草屋茅舍?
红色的车轮驶向北方的皇宫,我却向西郊的土屋访寻。
古老的道路如今依然存在,质朴的风情依然如昔,似乎已有人在此安家。
注释:
- 遗显:抛弃显赫、名利的意思。
- 布衣:指普通人,生活简单的人。
- 台阁:指高楼大厦,象征权贵。
- 草茅:指草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朱轮:红色的车轮,常用于形容车马,象征权贵的出行。
- 北阙:指北方的皇宫。
- 土室:土屋,象征朴素的居住环境。
- 淳风:纯朴的风气。
典故解析:
此诗在反映个人志向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时,运用了不少典故和意象。例如,"朱轮来北阙"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出行,表示权力的象征,而“草茅”则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强调。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次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反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质朴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为基础,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名利观念盛行的背景下,诗人对权贵和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自我反省。
诗歌鉴赏:
《志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与对生活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显赫与平淡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人生当遗显”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强调人应该放弃追求名利,而与普通人交往,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自我实现。接着,诗人通过质疑“谁肯居台阁”的方式,指出了高位者往往难以怀念简单的生活,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反感和对平民生活的认同。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向往的生活场景,古道依旧,淳风常在,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向往与归属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生当遗显”:人生中应当抛弃那些显赫的地位。
- “每淡布衣交”:与生活简单的普通人交往。
- “谁肯居台阁”:谁愿意住在高高的楼阁上。
- “犹能念草茅”:却能怀念那草屋茅舍的生活。
- “朱轮来北阙”:红色的车轮驶向北方的皇宫。
- “土室访西郊”:我却更愿去西郊的土屋访问。
- “古道今还在”:古老的道路依然存在。
- “淳风近有巢”:质朴的风气,似乎已有人在此安家。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名利与平凡生活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象征:朱轮与草茅分别象征权利与平民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
- 排比:多重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 显赫与朴素:显赫象征权力与地位,而朴素则象征真实与自然。
- 古道: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真理。
- 淳风:象征着人情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 A. 富人
B. 普通人
C. 诗人
D. 官员 -
“朱轮”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车马与权力
C. 自然
D. 乡村生活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蔑视
C. 无所谓
D. 依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次云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杜甫更加强调社会动荡对个人的影响,而陆次云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与选择。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现与时代背景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次云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志感》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