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
时间: 2025-01-11 14:5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
作者:李虚己
部符南粤转轺车,
三宝新题表义闾。
药石好携灵连句,
素筠留得蔡邕书。
平原架上衣无主,
过客堂中食无鱼。
见说下帷多俊士,
共瞻司马慕相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的华林书院的景象:
在南粤之地,车马穿梭,
新题的三宝诗句表明义士的门庭。
药石的良方希望能带来灵感,
素筠竹简上留下了蔡邕的书法。
平原上放着无人认领的衣物,
客堂中却没有鱼可供食用。
听说这儿有许多俊秀的士人,
大家都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部符:古代的一种车,指代南方的交通工具。
- 三宝:指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这里可能指代某种文化或道德的高尚追求。
- 义闾:义士的门庭或聚集之地。
- 药石:指代药物和石头,象征着修身养性的工具。
- 素筠:指素色的竹子,象征书写的材料。
- 蔡邕:东汉时期的书法家,以书法著称。
- 俊士:有才华的士人。
- 司马: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人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著名的辞人,以《子虚赋》闻名。他的才华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常被后人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虚己,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诗人,以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和社会风俗,常常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粤的华林书院,诗人通过书院的场景,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士人风采的赞美。华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场所,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
诗歌鉴赏
李虚己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以其如诗如画的笔触,描绘了南粤书院的独特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诗以“部符南粤转轺车”开篇,展现了书院的繁忙与活力,仿佛彰显着南方文化的蓬勃发展。诗中提及的“三宝”不仅是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也暗示着人们对道德与学识的重视。
接下来的“药石好携灵连句”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在“素筠留得蔡邕书”中,诗人用蔡邕的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强调了书院在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而“平原架上衣无主,过客堂中食无鱼”则暗示了书院内外的冷清与不易,反映了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两句“见说下帷多俊士,共瞻司马慕相如”,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通过对俊士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书院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与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南方文化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部符南粤转轺车:描绘南方书院的交通繁忙,展现活力。
- 三宝新题表义闾:强调书院的文化氛围,士人聚集于此。
- 药石好携灵连句:寄希望于书院的知识能带来灵感。
- 素筠留得蔡邕书:借蔡邕的书法,象征文化的传承。
- 平原架上衣无主:暗示书院的冷清与无人关注的现实。
- 过客堂中食无鱼:反映现实中物质的匮乏。
- 见说下帷多俊士:提到书院中有许多才俊。
- 共瞻司马慕相如:表现对才子的向往,寄托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药石好携灵连句,素筠留得蔡邕书”相对工整。
- 比喻:比喻用“药石”暗指文化和知识的滋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南方文化的追求与对理想士人的向往,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现实的矛盾,兼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石:象征知识与智慧的源泉,指代文化的滋养。
- 素筠:作为书法的载体,象征文化传承的媒介。
- 俊士:代表有志之士,体现追求理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部符南粤转轺车”中的“部符”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车
- C. 一种诗
- D. 一种药
-
诗中提到的“药石”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文化与知识
- C. 战争
- D. 财富
-
“见说下帷多俊士”中的“俊士”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有才华的人
- C. 富人
- D. 老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虚己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均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加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李虚己则更加细腻地描绘文化氛围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虚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