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赠》

时间: 2025-02-04 13:37:45

皋桥西去美人家,绝世聪明沈婺华。

清瘦身材宜倚竹,玲珑指爪擅簪花。

双声叫出雌雄凤,两颊烘成早莫霞。

我醉欲归归未得,任他急雨洒窗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皋桥西去美人家,
绝世聪明沈婺华。
清瘦身材宜倚竹,
玲珑指爪擅簪花。
双声叫出雌雄凤,
两颊烘成早莫霞。
我醉欲归归未得,
任他急雨洒窗纱。

白话文翻译:

在皋桥西边有位美人家,
她的聪慧绝世,名叫沈婺华。
她身材清瘦,适合倚靠竹子,
纤细的手指擅长插花。
她的双声呼唤出雌雄的凤凰,
两颊红润如早晨的霞光。
我醉了想要回去却未能如愿,
任凭急雨洒落在窗纱上。

注释:

  • 皋桥:指的是桥名,可能是地名。
  • 沈婺华:美人的名字,代表聪明绝伦的女性。
  • 清瘦:形容身材苗条。
  • 玲珑:形容精致、灵巧。
  • 双声:可能指她的声音如同凤鸣,悦耳动听。
  • 早莫霞:形容脸颊的红润,像清晨的霞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原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清丽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醉赠》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美人,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情感及自然美的关注。

诗歌鉴赏:

《醉赠》是一首描绘美人情态的诗作,开篇以“皋桥西去美人家”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背景之中。诗中对沈婺华的描绘,既有外貌的特征,也彰显了她的聪慧和才情。诗人通过“清瘦身材宜倚竹”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纤细、优雅的女性形象,进一步通过“玲珑指爪擅簪花”展现她的灵巧与才艺。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自身的醉意与对美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最后两句“我醉欲归归未得,任他急雨洒窗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醉酒后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生活的无常与无法实现的理想。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色彩的对比(如“早莫霞”)和声音的描绘(如“双声叫出雌雄凤”)相结合,深化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皋桥西去美人家: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环境,暗示美人居住的地方。
  2. 绝世聪明沈婺华:直接称美人为“绝世聪明”,突显其独特的智慧与美貌。
  3. 清瘦身材宜倚竹:将清瘦与自然的竹子结合,展现美人轻盈的气质。
  4. 玲珑指爪擅簪花:强调她的灵巧与艺术才能。
  5. 双声叫出雌雄凤:用凤的声音来比喻美人的声音,传达其悦耳动听。
  6. 两颊烘成早莫霞:描绘了美人的脸颊红润,充满生机。
  7. 我醉欲归归未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8. 任他急雨洒窗纱:表现了对外界环境的无奈与放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与凤相提并论,增强了美的意象。
  • 对仗:如“清瘦身材”与“玲珑指爪”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音乐感。
  • 夸张:形容聪明绝世,强调美人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美人与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柔情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皋桥:象征着归属与美好的环境。
  • 美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对象。
  • 竹子:象征着清雅与高洁的品德。
  • :象征着美好与高贵。
  • :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美人的名字是什么?
    A. 沈婺华
    B. 李清照
    C. 王昭君
    D. 西施

  2. 诗人醉酒后想要做什么?
    A. 归去
    B. 唱歌
    C. 作画
    D. 写诗

  3. 诗中描绘美人的身材是怎样的?
    A. 丰满
    B. 清瘦
    C. 高大
    D. 矮小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自然的描写,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而孙原湘则更显细腻与温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