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时间: 2025-02-04 13:38:00

书剑飘遥楚水滨,危楼聊且驻征轮。

续凫有客惭崔颢,跨鹤凭谁似昔人。

朗月芙蓉千里玉,东风杨柳万家春。

胜游莫问前朝事,一慨兴怀泪满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剑飘遥楚水滨,
危楼聊且驻征轮。
续凫有客惭崔颢,
跨鹤凭谁似昔人。
朗月芙蓉千里玉,
东风杨柳万家春。
胜游莫问前朝事,
一慨兴怀泪满巾。

白话文翻译:

在楚水之滨,书剑飘逸,
在这危楼上暂时停留,征途的车轮停下。
再续的凫船上,有位客人感到愧疚,
骑着白鹤的人,又有谁能与昔日之人相比?
明亮的月光下,芙蓉花千里如玉,
东风吹拂,万家春意盎然。
游览胜地时,不必询问前朝的事,
只因感慨万千,泪水已湿满手巾。

注释:

  • 书剑:指文人手中的书籍和剑,象征文人风采。
  • 楚水:指楚地的水,意指江南地区的水乡。
  • 危楼:高耸的楼阁,象征高远的志向。
  • 续凫:续指再续,凫为一种水鸟,这里比喻乘坐的小船。
  • 崔颢:唐代诗人,著有《黄鹤楼》一诗,名声在外。
  • 跨鹤:骑鹤,指古代仙人或闲逸者的生活。
  • 芙蓉:即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胜游:美好的游览。
  • 前朝事:指古代的历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鸣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但其作品广泛流传,富有情感与哲思。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鹤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景色的赞美。黄鹤楼作为长江边的著名胜地,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诗歌鉴赏:

此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且深刻。诗的开篇以“书剑飘遥楚水滨”,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水边吟诗作对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洒脱与飘逸的气质。接着“危楼聊且驻征轮”,诗人将自己置身于高楼之中,暂时停下了奔波的征程,象征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续凫有客惭崔颢”一句,通过提及崔颢的诗作,表现了诗人自谦的情怀。尽管在美景面前,诗人感到愧疚,似乎与古人相比,自己的才华有所不足。“跨鹤凭谁似昔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古往今来,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又有几人呢?

接下来的两句“朗月芙蓉千里玉,东风杨柳万家春”,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最后的“胜游莫问前朝事,一慨兴怀泪满巾”,诗人告诫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重要的是感受当下的美好,不必过于沉迷于历史的沉浮,而眼泪则是感慨与思索的自然流露,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的自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书剑飘遥楚水滨:将文人气质与江南水乡美景结合,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危楼聊且驻征轮:在高楼上停留,暗示人生的短暂与停歇。
  3. 续凫有客惭崔颢:自谦,表达对古人诗作的敬仰。
  4. 跨鹤凭谁似昔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比,感叹当代的不足。
  5. 朗月芙蓉千里玉:明亮的月光与美丽的花,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6. 东风杨柳万家春:春天的气息,带来生机与希望。
  7. 胜游莫问前朝事:游览时不必理会历史,强调当下的重要性。
  8. 一慨兴怀泪满巾:感慨万千,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书剑”比喻文人的生活,体现其气质。
  • 拟人:将春风、月光等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色彩。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剑:象征文人气质与理想。
  • 危楼:象征高远的志向与人生的短暂。
  • :象征轻松的生活状态。
  • :象征长寿与逍遥。
  • :象征明亮与希望。
  • 芙蓉:象征美丽和纯洁。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崔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中“跨鹤”意指什么? a) 乘坐小船
    b) 骑着白鹤
    c) 站在高楼
    d) 游览胜地

  3. “胜游莫问前朝事”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历史的重要性
    b) 忘记过去的事
    c) 珍惜当下的生活
    d) 对前朝的怀念

答案:

  1. a) 唐代
  2. b) 骑着白鹤
  3. c) 珍惜当下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 - 崔颢:描绘黄鹤楼的壮丽与历史。
  • 《登高》 - 杜甫: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黄鹤楼》与《夜泊牛头》:两首诗均有对历史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景物的描绘,后者则突出对孤独的感受。

粗略解读:

  • 相似之处:均涉及对历史、自然的描绘与思考。
  • 差异:处理情感的角度不同,前者较为宏观,后者关注个体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