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

时间: 2025-01-26 00:40:56

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恋著好峰那肯去,欲开犹绕两三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恋著好峰那肯去,欲开犹绕两三回。

白话文翻译:

春天从山底引来云彩,天天在山头上聚集成堆。
对那美好的山峰恋恋不舍,想要离开却又绕着它转了两三圈。

注释:

字词注释:

  • 领云来:引领云彩到来。
  • 日日:每天,形容频繁。
  • 山头:山的顶部或高处。
  • 絮作堆:像絮状的云彩聚集在一起。
  • 恋著:留恋、依恋。
  • 好峰:美丽的山峰。
  • 那肯去:怎么肯离去。
  • :仍然、还。
  • :环绕、转圈。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中的山云意象与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山水的留恋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山云》作为杨万里的作品,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其在山水之间的流连忘返。此时,南宋政治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有更多的机会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

诗歌鉴赏:

《山云》以春天的云彩为切入点,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恋。诗的开头“春从底处领云来”,展现出春天的气息从山底部涌上,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日日山头絮作堆”,则描绘了云彩在山顶聚集的场景,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在山间游荡。

诗人对自然的倾心之情在“恋著好峰那肯去”中展露无遗,表达了对美丽山峰的不舍,诗人不愿离开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欲开犹绕两三回”更是将这种恋恋不舍的情感推向高潮,生动展现了他在山间徘徊的情景。整首诗简洁明了,却又富有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从底处领云来:春天的气息从深山底部引领着云彩的到来,描绘了春的生机和云的柔美。
  • 日日山头絮作堆:每天在山顶上,云彩如同絮状物一样聚集成堆,表现了云的轻盈和变化。
  • 恋著好峰那肯去:诗人对美丽山峰的依恋,表现了他不愿离去的强烈情感。
  • 欲开犹绕两三回:想要离开却又不断绕回,体现了对于自然的留恋,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流连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云的轻盈和飘逸。
  • 拟人:云如同有生命般被引领而来,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云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丽山峰的留恋,传达了人与自然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了自然的复苏。
  • :象征过往、变化和柔美,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山峰:象征高远、坚韧和美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然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从底处领云来”中“领”的意思是: A. 引领 B. 随着 C. 离开

  2. 诗中“恋著好峰那肯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山的厌倦 B. 对山的留恋 C. 对山的恐惧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现了什么行为? A. 直接离开 B. 反复徘徊 C. 观察风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杨万里的《山云》均以山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表达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豪情,后者则更细腻地刻画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