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仙霞岭》
时间: 2025-01-11 05:5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闻仙霞名,今上仙霞岭。
攀陟人力穷,贲育敢言猛。
危峰插高空,奇壑俯深井。
险绝猿鸟踪,阴障羲娥影。
历尽廿八盘,始蹑最高顶。
史浩昔开凿,闽越通两境。
而胡跋扈藩,恃险抗朝请?
妖氛应远寇,中原颇传警。
妄意蟠蛟龙,终类跳蛙黾。
天兵一以加,鈇钺膏首领。
岩疆讵可恃,天道宜深省。
承平今百年,岭畔烽烟静。
商旅日登陟,往来道无梗。
盛德渐要荒,谁敢作不靖。
为语守土臣,设险谨藩屏。
白话文翻译:
曾经听闻仙霞的美名,如今我登上了仙霞岭。
攀登的力量已经耗尽,勇敢的言语也显得不再强烈。
高耸的山峰插入高空,奇特的深谷俯视着深井。
险峻的地方没有猿猴和鸟类的踪迹,阴影中隐约可见嫦娥的影子。
经历了二十八个盘旋,终于踏上了最高的顶峰。
史浩曾经开凿道路,使闽越两地相通。
然而胡人却仗着险要之地,抗拒朝廷的招请。
妖邪的气氛应该远离外敌,中原的警报频频传来。
妄想蟠龙,终究不过像跳蛙那样无用。
天兵如一,铡刀高高在上。
岩石的边界怎么能够依靠?天道应当深入反省。
和平的时代已过百年,岭边的烽烟已然静止。
商旅每日往来,通道没有障碍。
盛德渐渐要荒废,谁敢去做不安宁的事呢?
对守卫边疆的官员说,要谨慎设防。
注释:
- 攀陟:攀登的意思。
- 贲育:形容言辞勇猛。
- 羲娥:指的是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廿八盘:指山道的二十八个盘旋。
- 史浩:历史上著名的开凿者,可能指的是史浩开通的道路。
- 胡跋扈藩:指胡人恃险而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道,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仙霞岭的游历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安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仙霞岭》是一首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表达对国家安全及和平的深思的诗。诗中,王道以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仙霞岭的高耸和险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和对美的向往。通过对险峰与深壑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也隐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后半部分提到的"胡跋扈藩,恃险抗朝请",则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边境的紧张局势,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显而易见。而结尾部分则以“谁敢作不靖”感叹盛德的渐渐荒废,呼唤对守土之臣的警醒,传达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担当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仙霞名,今上仙霞岭:曾听闻仙霞的美名,如今亲自登上了仙霞岭。
- 攀陟人力穷,贲育敢言猛:攀登的力量已经耗尽,勇敢的言辞也显得不再强烈。
- 危峰插高空,奇壑俯深井:高耸的山峰刺入云霄,深邃的峡谷俯视着深井。
- 险绝猿鸟踪,阴障羲娥影:险峻的地方没有猿猴和鸟类的踪迹,阴影中隐约可见嫦娥的影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危峰插高空”将山峰比作矗立在高空的尖锐物体。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攀陟人力穷,贲育敢言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的壮丽与国家的安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思考与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霞:象征美和仙境,代表着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高峰、深谷:象征着险阻与挑战,反映出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 嫦娥:象征着美丽与神秘,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羲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女娲
B. 嫦娥
C. 西王母
D. 王母娘娘 -
王道的《过仙霞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C.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胡跋扈藩”指代什么? A. 外敌的入侵
B. 和平的年代
C. 自然的险恶
D. 内部的腐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望岳》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时局的感慨,与王道的《过仙霞岭》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道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