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陵孤峙旧城隈,
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
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
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
披蓑戴笠雨中来。
白话文翻译:
三陵孤零地矗立在旧城的边缘,
古树繁茂,幽静的小路向前延伸。
深邃的洞穴中隐藏着虎豹,
陡峭的悬崖上长满了莓苔。
宋襄王战后仍留有遗址,
梁孝王时代也还有废弃的台基。
每当我跟随田间劳作的人,
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冒雨而来。
注释:
- 三陵:指的是古代的帝王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孤峙:孤零地耸立,形容地势高耸。
- 蒙茸:形容树木繁茂,长势旺盛。
- 乱窟:指复杂的洞穴。
- 藏虎豹:暗指危险和野兽的存在。
- 宋襄:指宋襄王,是宋国的一个历史人物。
- 梁孝朝:指梁孝王时期,历史上较为废弃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开宗,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作品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典故结合个人感悟,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三陵台》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表达对往昔的追怀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的背景蕴含着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三陵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作者以三陵为起点,描绘了一幅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图景。开头提到的“三陵孤峙”,不仅描绘了三陵的孤高,更隐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孤寂。古木与小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这一句展现了自然的险恶与神秘。虎豹象征着野性的存在,而悬崖与莓苔则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凶险。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无情。
后半部分提到的“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深远。作者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察,唤起了对过往岁月的思考,感慨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变迁。
最后一句“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则将诗人的情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表达了与田夫一同在雨中寻觅自然之美的情景,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历史感和自然美,深刻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陵孤峙旧城隈:描绘三陵的孤立与古老,暗示历史的沉重。
- 古木蒙茸一径开:古树的茂盛与小径的幽静,反映自然的美。
- 乱窟深回藏虎豹:洞穴的深邃和虎豹的危险,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不安。
- 悬崖陡峭长莓苔:悬崖的险峻,莓苔的生长,表现出荒凉之美。
- 宋襄战后犹遗冢:回顾历史,感叹遗址的存在,体现历史的沧桑。
- 梁孝朝还有废台:梁孝王的废弃台基,继续展示历史的遗迹。
- 每伴田夫寻胜事:与田夫共同探索美景,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 披蓑戴笠雨中来:在雨中寻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执着与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遗址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意象:古木、虎豹、悬崖等意象,富有视觉冲击力。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陵:历史的象征,代表着古代帝王的辉煌。
- 古木: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延续。
- 虎豹:象征着野性的存在与自然的危险。
- 悬崖:象征着险峻与生命的挑战。
- 莓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荒凉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陵台》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贾开宗
- C) 杜甫
-
该诗中提到的“宋襄”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 A) 汉朝
- B) 宋朝
- C) 唐朝
-
“披蓑戴笠雨中来”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 A) 在晴天出游
- B) 在雨中寻美
- C) 在冬天打猎
答案:
- B) 贾开宗
- B) 宋朝
- B) 在雨中寻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三陵台》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白,后者则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展现深邃的文化内涵。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三陵台》在意象使用上相似,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贾开宗研究》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