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二首》

时间: 2025-01-11 06:09:51

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

瀑流悬日色,石罅灌松声。

跳壁藤偏健,学钟鸟渐灵。

生机函化佛,何处得无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目山二首
作者: 吴之英

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
瀑流悬日色,石罅灌松声。
跳壁藤偏健,学钟鸟渐灵。
生机函化佛,何处得无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象。山势雄伟,仿佛无法停止地向上延展,像是被斧子斜劈而成。瀑布在阳光下飞泻而下,石缝间松树的声音如同泉水流淌。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鸟儿在此栖息,逐渐变得灵动而聪慧。生机在这里汇聚,仿佛是佛法的化身,何处才真正没有生的存在呢?

注释

  • 山势来不住:山的形势不断延展,表现出其雄伟与气势。
  • 卓斧向天横:形象地描绘山峰高耸,像是被利斧削平,横向突起。
  • 瀑流悬日色: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闪耀出灿烂的光辉。
  • 石罅灌松声:石缝中流淌的水声和松树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 跳壁藤偏健: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
  • 学钟鸟渐灵:鸟儿在山中栖息,逐渐变得灵动而聪慧。
  • 生机函化佛:生机似乎蕴含着佛性,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 何处得无生:问道何处可以找到没有生命的地方,暗示了生命的普遍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之英,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其创作主要受传统诗词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之英游览天目山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天目山以其奇特的山势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天目山二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索。诗人通过对山、瀑、松、藤、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天目山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开篇用“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耸与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瀑布如银河一般飞流直下,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光辉,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象。

在描写松树与藤蔓时,诗人将生命的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鸟儿在此栖息逐渐灵动,展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最后,诗人引入哲学思考,生机与佛法的结合,提出“何处得无生”的问题,揭示了生命的普遍性与永恒性。这种从自然景观到哲理思考的转变,体现了吴之英在诗歌创作中的深刻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势来不住:表现出天目山的雄伟,给人以震撼。
  2. 卓斧向天横: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营造出一种力量感。
  3. 瀑流悬日色:描绘了瀑布的壮观与阳光的辉映,形成鲜明的对比。
  4. 石罅灌松声: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 跳壁藤偏健:藤蔓在险峻的环境中依然生长,表达生命的韧性。
  6. 学钟鸟渐灵:鸟儿在此处栖息,象征着智慧与灵动。
  7. 生机函化佛:将自然与佛理结合,暗示自然界的灵性。
  8. 何处得无生:哲学性地探讨生命的存在,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势比作被斧削,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藤蔓与鸟儿被赋予灵性,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目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最后引发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雄伟与坚韧,代表大自然的力量。
  • 瀑布:象征着生命的奔放与不息,展现动态之美。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代表生命的顽强。
  • 藤蔓: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适应力。
  • 鸟儿:象征着智慧与灵动,代表自然界的生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吴之英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跳壁藤偏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藤蔓的脆弱
    • B. 藤蔓的顽强生命力
    • C. 藤蔓的美丽
    • D. 藤蔓的生长速度
  3. 诗中“何处得无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生命无处不在
    • B. 生命是脆弱的
    • C. 生命可以被忽视
    • D. 生命是孤独的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重点在于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情感反应。
  • 《望庐山瀑布》:强调瀑布的壮丽和力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意象上与《天目山二首》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作者:李白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 作者:杜甫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天目山二首》的全方位理解与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