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成二首》

时间: 2025-04-28 04:55:18

沉沉衰气送深凉,犹有残枝愿舞霜。

若辈不材皆可杀,是谁乘便欲当阳。

心情到处藤扳藟,世界而今海种桑。

故国山河乔木在,泣成清露满衣裳。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续成二首

作者: 吴之英 〔近代〕

原文展示:

沉沉衰气送深凉,犹有残枝愿舞霜。
若辈不材皆可杀,是谁乘便欲当阳。
心情到处藤扳藟,世界而今海种桑。
故国山河乔木在,泣成清露满衣裳。


白话文翻译:

沉沉的衰败气息送来深深的凉意,
仍有残枝渴望在霜中舞动。
像你们这样的无能之辈都可以被杀,
是谁在乘机想要当阳光呢?
我的心情在四处蔓延,如藤蔓缠绕,
如今的世界犹如海中种桑。
故国的山河依然巍峨挺立,
泪水化作清露,浸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 衰气: 指衰败的气息,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退。
  • 残枝: 指树木的残余枝干,象征不屈的生命力。
  • 不材: 指无能的人,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 乘便: 利用机会,暗指 opportunism。
  • 藤扳藟: 形容心情如藤蔓般缠绕,表现复杂的情感。
  • 海种桑: 可能是比喻艰难的生活环境,或指繁荣的希望。
  • 泣成清露: 泪水化为清露,寓意深情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之英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上常常蕴含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深感国家的衰败与无奈,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沉的衰气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残枝”一词,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尽管身处衰败的环境,但仍希望能够舞动。接下来的“若辈不材皆可杀”,诗人直言社会上无能者的存在,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怒。在这段话中,诗人质疑那些在权力与地位上乘机而动的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心情如藤蔓般缠绕,反映出复杂而深沉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提到“故国山河乔木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尽管身处异乡,故国的山河依然存在,泪水化为清露,象征着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沉沉衰气送深凉: 描述环境的萧条和自己内心的阴郁。
    2. 犹有残枝愿舞霜: 暗示尽管环境悲惨,但仍有希望与生机。
    3. 若辈不材皆可杀: 指出社会上无能之辈的危害,反映对社会的不满。
    4. 是谁乘便欲当阳: 指责那些在黑暗中乘机而动的人。
    5. 心情到处藤扳藟: 形容心情的复杂与纠结。
    6. 世界而今海种桑: 比喻生活的艰难与希望的渺茫。
    7. 故国山河乔木在: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8. 泣成清露满衣裳: 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泪水化作露水,浸透了衣裳。
  •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情到处藤扳藟”通过藤蔓的形象比喻复杂的心情。
    •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加和谐美丽。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希望的渴望,情感复杂而深邃。


意象分析:

  • 衰气: 象征衰败的社会和个人的无奈。
  • 残枝: 代表着希望和生机。
  • 藤扳藟: 形象化内心的复杂情感。
  • 清露: 象征思念与泪水,寓意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若辈不材皆可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无能者的宽容
    B. 对社会现状的愤怒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B

  2. “心情到处藤扳藟”中的“藤扳藟”指的是什么?
    A. 自由
    B. 复杂的情感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 B

  3. 诗人的心情如何?
    A. 快乐
    B. 悲伤
    C. 随意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吴之英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吴之英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愤怒,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吴之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