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华秋开因晚见贵然物之可贵物之可惜也》
时间: 2025-01-11 08:5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嫌迟暮剧伤神,强理铅华羞向人。
未必秋风偏厚我,自然名种不争春。
浓蒸滋味条条苦,细发牢愁色色新。
历尽冰霜年已老,空怜白帝有生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晚秋时节的感慨。诗人因为嫌弃暮年带来的忧伤,强迫自己抚平内心的铅华之怨,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显露出来。或许秋风并没有特别厚待我,毕竟自然之中的名种并不争春。浓厚的滋味令人痛苦,细腻的忧愁却又带来了新的感受。经历了冰霜的洗礼,我已年老,只能空自怜惜白帝(指白帝城)所拥有的臣子。
注释:
- 迟暮:晚年,人生的暮年阶段。
- 铅华:指外表的华丽,常用来比喻虚假的光彩。
- 名种:名贵的品种,引申为优秀的人或事物。
- 浓蒸滋味:指深厚的生活体验,滋味复杂。
- 白帝:白帝城,位于今重庆,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池,常用作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之英,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反思之际,内心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思考。诗人以“迟暮”作为开篇,显现出对晚年深切的忧伤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在“强理铅华羞向人”中,诗人表明了对虚假外表的反感与拒绝,暗示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接下来的“未必秋风偏厚我”则反映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似乎在说即便是秋天的风也未必对他有特别的恩惠,强调了自然界的公平与无情。
“浓蒸滋味条条苦,细发牢愁色色新”则是对生活经历的深刻总结,浓厚的生活体验带来了无尽的苦涩,而细微的忧愁却又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人新的感触。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对诗人的感受有更深的共鸣。
最后,诗人在“历尽冰霜年已老”中表达了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感伤,尽管已是白头,但仍“空怜白帝有生臣”,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显现出诗人对过往的遗憾与对未来的无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嫌迟暮剧伤神:因为厌恶晚年的忧伤。
- 强理铅华羞向人:强忍内心的忧伤,羞于在他人面前显露。
- 未必秋风偏厚我:未必秋天的风对我特别宽厚。
- 自然名种不争春:自然中的名贵品种并不争取春天的生机。
- 浓蒸滋味条条苦:深厚的生活滋味处处都是苦涩。
- 细发牢愁色色新:细腻的愁苦反而带来新的感受。
- 历尽冰霜年已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我已年老。
- 空怜白帝有生臣:空自怜惜白帝城仍有生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浓蒸滋味条条苦,细发牢愁色色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铅华”比作外在虚假的光彩。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探讨了秋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迟暮:象征着衰老与生命的结束。
- 铅华:象征虚假的外表。
- 秋风:代表时间的流逝及生命的变化。
- 白帝: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迟暮”的态度是:
A. 忧伤
B. 开心
C. 无所谓
D. 期待 -
诗中提到的“铅华”指的是:
A. 内心的真实
B. 外表的虚华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苦涩 -
“白帝”在诗中代表:
A. 年轻的希望
B. 历史的回忆
C. 自然的风光
D. 个人的梦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吴之英的《鞠华秋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吴之英更侧重个人情感的内省,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悲哀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