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常学士》
时间: 2025-01-11 05:3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常学士
作者:李梦符 〔唐代〕
罢修儒业罢修真,
养拙藏愚春复春。
到老不疏林里鹿,
平生难见日边人。
洞桃深处千林锦,
岩雪铺时万草新。
深谢名贤远相访,
求闻难博凤为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放弃了儒学的学习和修行,选择在春天的田野中隐居,保持自己的纯朴与愚钝。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曾与林中的鹿疏远,相比之下,自己一生却很难遇到日边的那位隐士。洞中的桃花深处,千树花开如锦;山岩上铺满了雪,万草在时光中焕发新生。诗人深表感谢那些远道而来的名士,然而想要与他们交好却很困难。
注释
- 罢修:停止学习、修炼。
- 儒业:指儒家学说的学习。
- 养拙藏愚:保持自己的愚笨,隐蔽自己的聪明。
- 林里鹿:指自然环境中的鹿,象征与世无争。
- 日边人:隐士或道士,指追求高人境界的人。
- 洞桃:指桃花,象征美丽和春天的生活。
- 岩雪:山岩上的雪。
- 凤为邻:比喻难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符,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与政治变迁的时代。他的诗风简朴自然,常常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选择隐居的时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名利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常学士”可能是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梦符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态度。全诗以“罢修”开头,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放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林里鹿”和“洞桃深处”,不仅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隐含出一种哲学思考: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人际关系的疏离。虽然与自然生灵亲近,但与世俗名士的交往却极为困难,这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李梦符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罢修儒业罢修真:诗人放弃了对儒家学问和道教修炼的追求,表示对世俗学问的无奈与失望。
- 养拙藏愚春复春:强调自己选择保持愚蠢和笨拙的生活状态,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到老不疏林里鹿:即使老去,也与自然中的鹿保持亲近,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平生难见日边人:一生中很难见到那种能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突显出孤独感。
- 洞桃深处千林锦:描绘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象征美好的自然和生活。
- 岩雪铺时万草新:山岩上的雪覆盖着万物,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深谢名贤远相访:感激那些远道而来的名士,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 求闻难博凤为邻:想要与名士建立友谊却困难重重,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罢修儒业罢修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日边人”比喻隐士,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 意象:自然意象如“林里鹿”、“洞桃”构成诗歌的主体,传达诗人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此外,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构成了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象征野性与自由,代表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桃:象征春天的美好与蓬勃的生命力。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表示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梦符放弃了哪两种修行? A. 佛教与道教
B. 儒业与修真
C. 诗词与音乐
D. 医学与算命 -
诗中“日边人”指的是? A. 隐士
B. 学者
C. 君主
D. 商人 -
诗人对名士的态度是? A. 渴望交往
B. 不屑一顾
C. 充满敌意
D. 忽视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王维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表现了隐逸的生活理想,但与李梦符的孤独感相比,陶渊明更多地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自给自足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梦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