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月饮黄乾斋书楼时菊初蕊得阳字》
时间: 2024-10-06 22:4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吟倚书楼对夕阳,霜株拂槛未全黄。
已经重九迟秋节,犹自葳蕤逗晚香。
商舸近桥人语乱,女墙如带柝声长。
花神九字君家是,冬去春来放未央。
白话文翻译
我在书楼倚吟,面对夕阳,霜打的花株轻拂着栏杆,尚未完全变黄。
已经是重阳节的晚秋时节,却依然见到花草繁茂,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商船靠近桥边,喧闹的人声交错,女墙似带着敲打声悠长。
花神的九个字是你家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临,花儿依旧盛开。
注释
- 吟倚:吟咏、倚靠,指在书楼吟诵。
- 霜株:受霜侵袭的植物,通常指秋冬时节的花草。
- 重九: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葳蕤: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商舸:商船,指来往的船只。
- 女墙:一种古代建筑的墙体,通常较矮,可以供人观赏。
- 柝声:夜间用木杖敲打发出的声音,通常用于报时或警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末冬初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书楼为背景,开篇即以“夕阳”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稍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面对逐渐凋零的秋景,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伤,但在“犹自葳蕤逗晚香”的描写中,似乎又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重阳节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但同时也在秋冬交替的时节中发现了花草的美好,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而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商船与人声的交错,构建出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女墙的柝声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提到“花神九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个人感受,也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充分展示了明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吟倚书楼对夕阳:诗人在书楼吟诵,面对落日,传达出一种悠闲的情绪。
- 霜株拂槛未全黄:霜打的植物尚未完全变黄,暗示着秋季的渐入与生命的坚持。
- 已经重九迟秋节:重阳节已到,秋天的深度显现,时间的流逝在此刻被强调。
- 犹自葳蕤逗晚香:尽管是秋末,依然有植物的繁茂与香气,展现出生命力。
- 商舸近桥人语乱:描绘船只靠近桥边,热闹的人声交织,表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
- 女墙如带柝声长:女墙和敲打声的描绘,增添了生活的氛围与节奏感。
- 花神九字君家是:提到花神的九个字,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暗示对春天的期待。
- 冬去春来放未央:冬天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生命再次焕发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吟倚书楼”“霜株拂槛”,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如“逗晚香”展现生命的活泼。
- 比喻:如“女墙如带”,形象地描绘女墙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冬交替时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感受到生命的韧性与希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霜株:代表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坚持。
- 商舸: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的繁忙。
- 花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冬的感慨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生活的观察
D. 以上都是 -
“霜株拂槛未全黄”中的“霜”主要指什么?
A. 霜冻的天气
B. 霜打的植物
C. 霜云的景象
D. 霜雪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花神九字”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过往的回忆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消逝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秋夕》(杜甫):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阳月饮黄乾斋书楼时菊初蕊得阳字》均以个人情感为主线,但前者更多表现思乡之情,而后者则侧重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