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武台坐化僧》

时间: 2025-01-11 05:47:13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余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欹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礼武台坐化僧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余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欹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白话文翻译:

至人原本没有一颗心,生灭的根源在于众多的缘分。
悲愿早已化尽,留下的身形在此台顶。
听闻名声并致以敬意,得到的福分无一在前。
千年来一钵水,多少人宿疾能痊愈?
骁勇的兖州军,马步仍有数千。
一声呼唤便可摧毁山峦,四周如同垂天。
老少十八村,顷刻之间理智全无。
哀鸣寄托香火,毁塔投掷其砖。
盛怒之下忽然惊奔,仿佛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止特意怜惜此人。
我来已经再见,童稚也是虔诚。
生气触碰暗室,青灯映照已显妍。
初读壁上的碑文,妙力隐而不传。
颇有怨恨言辞不工,如何能得笔如椽?
归途云月昏黑,涛波隔着长川。
溪翁停舟相待,相呼声声相连。
解缆在风中靠岸,中流水入了船。
倾斜脚步不停,竟然脱落蛟鱼的涎。
兴坏似乎有所期待,适合君子的贤能。
一定能选出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日承灵山的嘱托,早已契合少林的禅意。
乞求我一片石,刻上维摩的篇章。


注释:

  • 至人:指的是达到了极高境界的人。
  • 化尽悲愿:指消除了所有的悲伤愿望。
  • 钵水:僧人的碗中盛的水,象征生活的简朴。
  • 兖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部分。
  • 一呼可摧山:形容威力巨大,能一声呼喊就可震动山岳。
  • 香火:指佛教中的祭祀和祈求。
  • 维摩篇:指的是《维摩诘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希夷,号不白,宋代诗人,擅长诗歌、散文,作品多反映哲理与宗教思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涉猎佛教与道教的内容,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礼武台坐化僧》写于作者对佛教深思后,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宗教信仰的理解与感悟。诗中通过对坐化僧的描绘,探讨了人的存在、宿命和精神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宗教的崇敬与信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五言绝句的韵律,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陈师道通过对坐化僧的描绘,表现了他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转瞬即逝。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至人本无心”,这句话深入人心,点明了人心的复杂与无常,进而引入了因缘法则的哲理,展现出佛教的核心思想。

诗中借助自然现象与人事,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骁勇的军队、老幼的村庄、毁坏的塔庙,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诗歌在情感上表现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悲哀,尤其在“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沉淀与回顾,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宿命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宗教的探讨,使得诗歌在哲理与艺术上都兼具深度与广度,展现了陈师道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人本无心:指出达者的内心无执著,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2. 起灭因众缘:生死轮回皆因缘起缘灭,展示佛教因缘法则。
  3. 化尽悲愿在:消解了所有的悲伤愿望,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4. 留形此台颠:留下身形在此,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骁雄兖州军,一呼可摧山”,形象地描绘出力量与威严。
  • 拟人手法,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宗教的探讨,展现了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钵水:象征着僧人的生活和修行。
  • 香火: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
  • 青灯:代表着内心的明亮与对真理的追求。
  • 溪翁:象征着自然中的人情味,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至人本无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人心复杂
    • B. 达者内心清净
    • C. 人生苦短
  2. 诗中提到的“钵水”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简朴
    • C. 历史
  3. “骁雄兖州军”描绘的是哪种情景?

    • A. 战争的紧迫
    • B. 自然的美景
    • C. 人生的悲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头》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礼武台坐化僧》在对生命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对月的描绘表现思乡情,后者则通过对僧的描绘探讨生命的意义。

解读:
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文学史》
  3.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相关诗句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下一句是什么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上一句是什么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下一句是什么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上一句是什么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下一句是什么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上一句是什么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下一句是什么

骁雄兖州军,马步余数千。上一句是什么

骁雄兖州军,马步余数千。下一句是什么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上一句是什么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下一句是什么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上一句是什么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下一句是什么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上一句是什么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下一句是什么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上一句是什么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下一句是什么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上一句是什么

至人本无心,下一句是什么

起灭因众缘。上一句是什么

起灭因众缘。下一句是什么

化尽悲愿在,上一句是什么

化尽悲愿在,下一句是什么

留形此台颠。上一句是什么

留形此台颠。下一句是什么

闻名与致敬,上一句是什么

闻名与致敬,下一句是什么

获福皆无前。上一句是什么

获福皆无前。下一句是什么

千年一钵水,上一句是什么

千年一钵水,下一句是什么

宿疾几人痊。上一句是什么

宿疾几人痊。下一句是什么

骁雄兖州军,上一句是什么

骁雄兖州军,下一句是什么

马步余数千。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