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日二首
陈师道
人生七十今强半,
老去光阴已後身。
更欲置身须世外,
世间元自不关人。
白话文翻译:
人生到七十岁,也只不过是过了一半,
老去的光阴已经留在了身后。
如果想要超脱世俗,就必须离开这个世界,
世间的事情本就与我无关。
注释:
- 人生七十今强半:指人生到七十岁时,已经过了大半。
- 老去光阴已後身:老去的岁月已经在身后,意指时光流逝。
- 更欲置身须世外:如果想要安身立命,必须要远离世俗。
- 世间元自不关人:世间的事本来就与我无关,表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君杰,号隐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提到“人生七十”,这是对自己年龄的自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在古代,七十岁被视为长寿的标志,然而在作者看来,活到七十也只是人生的一半,这种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句子“老去光阴已後身”,表达了时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的感慨,仿佛一眨眼,曾经的青春已不复存在。这里的“光阴”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生命的宝贵,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
“更欲置身须世外”则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渴望逃离繁杂的生活,追求一种宁静的存在。最后一句“世间元自不关人”则是对世事的彻底超脱,表明了他对世俗纷争的无所谓与淡然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深刻,情感上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既有对生命的珍惜,也有对世俗的释然,使得这首诗充满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七十今强半”:提到七十岁,说明作者对自己人生阶段的认知。
- “老去光阴已後身”:时光已经过去,感叹光阴的无情。
- “更欲置身须世外”:希望脱离尘世的纷扰。
- “世间元自不关人”:表达与世俗的无关,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两句的结构相似,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通过“世外”隐喻理想的境界,表达对现世的厌倦。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生:象征生命的旅程。
- 光阴:代表时间的流逝。
- 世外:象征一种理想境界,远离尘世的纷扰。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体现了作者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人生七十”,作者对这个年纪持什么态度? A. 感到年轻
B. 觉得已过半生
C. 认为是长寿
D. 无所谓 -
“更欲置身须世外”中的“世外”指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宁静境界
C. 朋友的家
D. 自然山水 -
诗中提到的“光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珍贵
B. 光明的未来
C. 过去的回忆
D. 生活的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陈师道的诗更倾向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皆强调了超脱与宁静,但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陈师道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