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时间: 2025-01-26 23:28:08

病馀真是独醒人,还我僧窗自在身。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馀真是独醒人,还我僧窗自在身。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白话文翻译:

我在病后,真是一个独自清醒的人,渴望恢复在僧人的窗前那种自在的生活。
我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去寻找自然的乐趣,
在斋堂里用禅板来领悟前世的因缘。
江山的臭味仿佛在相互寻找,猿鹤的家风希望能成为邻居。
更有高人来到,传授智慧,与之交游即使白头也不怕新交。

注释:

字词注释:

  • 病馀:生病后。
  • 独醒人:独自清醒的人,暗指不被世俗所迷惑。
  • 竹杖芒鞋:用竹杖和芒草鞋,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
  • 斋盂:斋堂中的器皿,象征佛教的生活。
  • 禅板:用于修持的板子,暗示修行的工具。
  • 江山臭味:比喻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猿鹤家风:猿鹤象征高洁的品格和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 高人:指有智慧或德行的人,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形容隐士或高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性情淡泊,常以隐士生活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弥逊生病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健康恢复后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修身养性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天宁通老见贻》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悟的诗。整首诗以病后的独醒与自在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深思与渴望。开篇即以“病馀真是独醒人”揭题,表达了在病痛中反思人生的深刻体验,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通过“竹杖芒鞋”描绘了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不仅象征着对自然的回归,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在“斋盂禅板悟前因”一句中,诗人借助禅宗的修行方式,表达了通过静思冥想而领悟生命真谛的过程,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智慧与深邃的哲学思考。后半部分通过“江山臭味如相觅”描绘了世俗的混乱与纷扰,与诗人向往的高洁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诗人把高人的智慧与生命的交流结合,强调了即使在年老时也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交友的勇气,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首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充分表现了李弥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馀真是独醒人:生病之后,发现自己是独自清醒的人。
  2. 还我僧窗自在身:希望能恢复在僧人窗前那种自在的生活。
  3. 竹杖芒鞋寻胜趣:手持竹杖,穿着芒鞋,去寻找自然的乐趣。
  4. 斋盂禅板悟前因:通过斋堂的器皿和修行的工具来领悟前世因缘。
  5. 江山臭味如相觅:世间的纷扰仿佛在寻找。
  6. 猿鹤家风愿卜邻:猿鹤象征的高洁家风希望能成为邻居。
  7. 更有高人来着语:有高人传授智慧与经验。
  8. 交游不怕白头新:与人交往即使白发苍苍也不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山臭味”比喻世俗的烦恼。
  • 对仗:如“竹杖芒鞋”与“斋盂禅板”的对称,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独立与追求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杖:象征简朴与自然。
  • 芒鞋: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 斋盂: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猿鹤:象征高洁与志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 B. 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 C. 对高人的崇拜
  2. “竹杖芒鞋”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奢华的生活
    • B. 简朴与自然
    • C. 病痛的象征
  3.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 A. 隐士
    • B. 明理的人
    •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次韵天宁通老见贻》与王维的《终南山》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李弥逊更强调超然于世俗的智慧,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两者各有风格,但同样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