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俭素师寒隽,谦冲识老成。
养亲公族化,取友士林倾。
贺屦填门近,灵輀赴垄轻。
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师长的深切怀念和哀思。诗中的“俭素师寒隽”意指这位师长为人简朴而深邃;“谦冲识老成”则形容他谦逊而成熟的品格。作者提到自己在生活中努力养活父母,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出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接着,“贺屦填门近”说明亲友们前来吊唁的情景,“灵輀赴垄轻”则描绘了灵车缓慢驶向墓地的场景。最后两句“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不舍,眼泪湿透了祭奠的旗帜。
注释:
- 俭素:简朴。
- 寒隽:指人的气质高雅,超凡脱俗。
- 谦冲:谦逊,宽容。
- 老成:成熟,有经验。
- 养亲:指供养父母。
- 公族:亲戚、家族。
- 士林:指文人圈子。
- 贺屦:指来宾的鞋子,用以形容来人多。
- 灵輀:灵车,运送尸体的车。
- 赴垄轻:指灵车缓缓驶向墓地。
- 铭旌:祭奠用的旗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的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李弥逊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后所作,表达了对师长的悼念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挽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将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俭素师寒隽”描绘了师长的形象,简朴而高雅,既突出其道德品质,又为后文的哀悼铺垫了情感基调。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努力,既反映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也显示出对友谊的珍视。
中间的描写“贺屦填门近,灵輀赴垄轻”生动地描绘了吊唁的场面,来者众多,灵车缓缓移动,增强了诗的氛围感,仿佛使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悲伤。最后,诗人以“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总结全诗,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逝者的追思,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俭素师寒隽”:描写师长的简朴与高雅,暗示其品德。
- “谦冲识老成”:表现师长的谦逊和成熟,受到尊敬。
- “养亲公族化”:诗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
- “取友士林倾”:交友之道,志同道合的朋友。
- “贺屦填门近”:吊唁的人很多,热闹的场面。
- “灵輀赴垄轻”:灵车缓缓前往墓地,象征着送别的悲伤。
- “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内心的悲痛与不舍,泪水湿透了祭旗,情感浓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师长的品德比作简朴与高雅,形象生动。
- 对仗:如“悲欢反覆手,挥泪湿铭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写吊唁场景时,使用排比手法,使情感更为强烈。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师长的追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家庭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师长:象征智慧与品德,诗人对其的怀念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
- 灵车:象征死亡与送别,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 泪水:象征着哀伤与怀念,突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俭素师寒隽”指的是: A. 生活奢华的人
B. 品德高雅的人
C. 年龄年迈的人 -
“灵輀赴垄轻”中的“灵輀”指的是什么?
A. 灵车
B. 灵魂
C. 灵气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开心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与李弥逊的挽诗都涉及对过往的追忆,但李白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而李弥逊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逝者的敬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宋代文学研究文章与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