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竹枝词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1:36:39

四面岚光拥斗城,眼前排闼翠微横。

行人如入山阴道,万壑千岩不识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面岚光拥斗城,眼前排闼翠微横。
行人如入山阴道,万壑千岩不识名。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云雾缭绕着斗城,眼前打开门扇,翠绿的山影横亘而来。
行人仿佛走入了山阴的幽道,千山万壑,却没有一个名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岚光:指云雾的光辉,形容天气阴霭。
  • 斗城: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城名或山名。
  • 排闼:打开门扇。
  •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的颜色。
  • 行人:路过的人。
  • 山阴道:指山中的小路,阴暗幽深的道路。
  • 万壑千岩:形容山峦沟壑极多,形象生动。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山水意境与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隐逸生活密切相关,常见于唐宋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汝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山水诗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祁门竹枝词四首》是华汝楫在其游历祁门时所作,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山水气息的画面,四周环绕的云雾和斗城,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开门看到的翠微山影,似乎在引导着行人走入更深的自然之中。诗中“行人如入山阴道”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探索的情绪,仿佛在说每个人在自然的道路上都是孤独的旅者。诗的最后一句“万壑千岩不识名”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浩瀚与无名,令人感受到一种渺小与敬畏。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面岚光拥斗城:四周的山峦被云雾环绕,形成了斗城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苍茫的气氛。
  • 眼前排闼翠微横:打开门扇,眼前是一片青翠的山影,山的清新和美丽扑面而来。
  • 行人如入山阴道:行人走在这条小路上,给人一种走入幽静之地的感觉。
  • 万壑千岩不识名:山峦沟壑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暗示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岚光”比喻云雾的变化,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万壑千岩”形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岚光: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 翠微: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行人:象征探索者,代表每一个在生活中追寻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岚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光
    B. 云雾的光辉
    C. 星光
    答案: B

  2. “万壑千岩”形容的是: A. 山的数量
    B. 自然的浩瀚
    C. 行人的孤独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山阴道”是指: A. 开阔的道路
    B. 幽暗的小路
    C. 繁华的街道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较,两者同样描绘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但华汝楫更强调行人的孤独与探索,而王维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华汝楫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