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短亭前万柳斜,不堪攀折寄天涯。
悲凉关塞萧萧马,冷落江村点点鸦。
荒草有情偏惹恨,夕阳何处更飞花。
几声断续哀蝉曲,寒倚柴门处士家。
白话文翻译:
在长亭与短亭之间,成千上万的柳树向一侧倾斜,
让我无法忍心去攀折,寄情于天涯之外。
悲凉的边关,马儿在萧瑟的风中哀鸣,
冷清的江村,时不时传来几只乌鸦的叫声。
荒草虽无情,却偏偏惹人怨恨,
夕阳下,又不知道哪儿飞来的花瓣。
几声断断续续的哀怨蝉鸣,
我在柴门旁寒冷地倚靠,静静地看着处士的家。
注释:
- 万柳斜:成千上万的柳树倾斜的样子,形象描绘了柳树的姿态。
- 不堪攀折:无法忍心去攀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惜。
- 悲凉关塞:指边关的凄凉景象,关塞是古代防御的地点,往往与战争和孤独相关。
- 点点鸦:几只乌鸦,点缀在江村的冷清之中。
- 荒草有情:荒草虽无情,但却引发了诗人的怨恨。
- 夕阳何处更飞花:夕阳西下,不知何处飞来的花瓣,增添了诗的孤寂感。
- 寒倚柴门:在寒冷的天气中倚靠在柴门旁,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典故解析:
- 关塞:古代边防重地,常常是诗人表达思乡或战争之苦的场所。
- 蝉曲:蝉鸣常被用来表达夏天的孤独与哀伤,结合“断续”一词,增添了感伤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炳,清代诗人,属于文人群体,诗风多描写自然景物,常透出淡淡的忧愁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诗歌鉴赏:
《秋柳》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而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充满了萧条和孤独的气息。万柳斜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暗含了诗人对离别和距离的无奈。诗人感受到的悲凉不仅来自于外在的环境,更是内心深处对故乡、亲人和往事的思念。
诗中的“悲凉关塞”一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仿佛能感受到边关的冷风与马鸣带来的孤寂。江村的冷落,点点乌鸦的叫声,更是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最后几句以“寒倚柴门”结束,展现了诗人在柴门前的静谧与思考,仿佛在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对话,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感。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渗透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且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短亭前万柳斜:描绘亭子前柳树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柔美的画面。
- 不堪攀折寄天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
- 悲凉关塞萧萧马:边关的悲凉与马的哀鸣,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 冷落江村点点鸦:冷清的江村与乌鸦的叫声,再次强调了孤独感。
- 荒草有情偏惹恨:荒草本无情,却因其存在让人感到恨意,暗含对环境的无奈。
- 夕阳何处更飞花:夕阳下飞舞的花瓣,隐喻着美好与短暂。
- 几声断续哀蝉曲:蝉鸣的断续声,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 寒倚柴门处士家:最后句子以自我沉思的姿态收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表现对自然的珍视。
- 拟人:荒草有情,赋予自然以情感,深化了表达。
- 对仗: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和思念。
- 马:代表孤独与悲凉。
- 乌鸦:象征不祥与孤寂。
-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 蝉:象征夏天的孤独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柳”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
- B. 松树
- C. 梅花
-
诗中“悲凉关塞”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热闹的城市
- B. 寂寞的边关
- C. 美丽的风景
-
诗人最后倚靠在什么地方?
- A. 树下
- B. 柴门
- C. 河边
答案:
- A. 柳树
- B. 寂寞的边关
- B. 柴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无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使用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秋柳》与李白的《静夜思》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环境的孤寂,后者则突出思乡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