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阴浮远堂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横冈下瞰大江流,
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
淮南极目尽神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浮远堂上俯瞰长江的情景,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忧愁。诗人感叹最痛苦的是没有高山遮挡视线,只能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淮南,尽览整个神州的辽阔。
注释:
- 横冈:指高高的山冈,表示诗人所处的地势。
- 浮远堂:一处观景的楼阁,诗人站在这里俯瞰江景。
- 无山遮望眼:没有山岭阻挡视线,直接看向远方。
- 极目:极目远眺,尽量向远处看去。
- 神州:指中国,古时对中华大地的美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子舜,号复古,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个人的忧虑与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寄托了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江阴浮远堂》以“横冈”开篇,营造出一种高远的视角,让读者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中“下瞰大江流”不仅描绘了江水奔腾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江河的无尽与诗人心中的忧愁。接着“浮远堂前万里愁”,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在“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中,诗人用“最苦”二字,突显了无山遮挡带来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是在说,视野越广阔,心中的愁苦越加深重。最后的“淮南极目尽神州”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用极目远眺的方式,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无限眷恋。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横冈下瞰大江流:登高远眺,视野开阔,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象。
- 浮远堂前万里愁: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 最苦无山遮望眼:没有高山来遮挡,增加了心中的无奈和孤独感。
- 淮南极目尽神州:放眼远眺,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与自身的渺小。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山遮望眼”与“极目尽神州”的对比,突显诗人情感的深度。
- 意象:山与水的意象结合,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心情的复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忧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历史,代表了诗人与家国的关系。
- 山:代表高远与坚固,构成一种心灵的寄托。
- 浮远堂:作为观察的场所,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主要景象是: A. 山脉
B. 大江
C. 城市
D. 森林 -
诗人最苦的是什么? A. 没有朋友
B. 没有山遮挡
C. 没有水流
D. 没有阳光 -
“极目”是什么意思? A. 近视
B. 远望
C. 盲目
D. 迷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以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展现了壮丽的山水与激荡的心情。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乡愁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同样以雪景描写孤独感,但更注重环境的荒凉与孤寂。
-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瀑布的壮观表现自然之美,但情感基调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