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必,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白话文翻译:
东郡的阳光照耀在墙面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隐秘与往事。
只留下坟墓上的剑,却看不见枕边的书信。
山色黯淡,佳城必然在此,堂前阴影里,早晨的房屋显得空荡。
悲伤的心情寄托在松树和槚木上,哀伤的韵律环绕着我的轿车。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郡: 指东部的地区。
- 行藏: 隐秘与行踪。
- 冢上剑: 坟墓上放置的剑,象征着已逝的英雄。
- 枕中书: 指生前的书信,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佳城: 美丽的城市。
- 堂阴: 房屋的阴影。
- 松槚: 松树和槚木,常用来寄托哀思。
- 輀车: 轿车,这里指代送葬的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剑”与“书”的对比,反映出对已故之人的怀念与哀痛,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生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其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悼念一位名叫颜公的高人所作,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李弥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士人多面临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诗歌鉴赏: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是李弥逊为悼念逝者所作的一首挽诗,诗中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开头两句描绘了东郡的日光与行藏的岁月,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隐含着对逝者生前生活的感慨。中间两句通过“冢上剑”与“枕中书”的对比,展示了生死的无常与遗留下的遗憾,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提升至寄托与共鸣,松槚作为寄托哀思的象征,传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思念。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既有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无常的思考。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李弥逊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结合,形成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士人对生死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郡连墙日: 诗人描绘了东郡的日光,给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感觉。
- 行藏二纪馀: 反映了逝者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轨迹与隐秘。
- 空留冢上剑: 只有坟墓上的剑留存,象征着逝者的荣耀与遗憾。
- 不见枕中书: 生前的信件已不复存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山黑佳城必: 描绘出佳城的暗淡情景,似乎预示着未来的衰落。
- 堂阴旦宅虚: 早晨的房屋显得空荡,反映出主人的缺席。
- 悲心寄松槚: 通过松树与槚木寄托哀思,表达了深深的悲痛。
- 哀韵拥輀车: 送葬的轿车承载着哀伤的旋律,情感愈加深厚。
修辞手法:
- 对比: “剑”与“书”的对比突显生死之间的遗憾。
- 意象: 通过自然景物(如山、松、槚等)表达内心情感。
- 拟人: “哀韵拥輀车”使情感具有生命力,增强了感情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逝者的怀念为核心,探讨生死无常与人情冷暖,通过深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 代表生命与希望。
- 剑: 象征英雄与逝去的荣光。
- 书信: 代表逝者的记忆与思念。
- 山色: 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
- 松槚: 寄托哀思的象征,具有坚韧与永恒的意味。
- 轿车: 送葬的工具,暗示与逝者的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郡连墙日”中的“日”指什么?
A. 太阳
B. 时间
C. 光明 -
“冢上剑”象征什么?
A. 忘却
B. 英雄
C. 贫穷 -
“悲心寄松槚”中的“松槚”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送葬用具
C. 书信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哀江头》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哀江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但李弥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体现了更深层的哲思。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政治的苦闷,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