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

时间: 2025-01-27 04:15:45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白昼里,长檠(指长形的遮阳物)知道是没有用的;经过一个秋天的团扇,叹息着已经显得陈旧。我独自一人,才学平庸,却又有些相似的感觉,五年在泽国(指水乡)又再次迎来了春天。

注释:

  • 长檠:一种长形的遮阳物,通常是用来挡住阳光的。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常用以乘凉或装饰。
  • 泽国:指水乡,水域丰富的地方,通常指江南地区。
  • 不才:指自己不才,谦卑的自我评价。
  • 逢春:迎来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子期,号贞斋,生平多隐居,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有淡淡的忧伤和哲思,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李弥逊隐居生活的阶段,描绘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期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长檠与团扇的意象,展现了一种生活的平淡与无奈。诗人首先用“长檠当昼知无用”来表达对时光的感慨,长檠在白昼中显得无用,暗示了许多事情在明亮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团扇的“经秋叹已陈”则进一步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团扇在秋天的使用减少,象征着事物的衰败与过时。

接下来,诗人自谦“不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自我怀疑。然而,尽管如此,他又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又逢春”,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五年的时光让他在泽国中重新迎来了春天,象征着希望的复苏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在字句的简练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未来的希望。通过简单的生活意象,李弥逊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哲学:虽然生活有时显得无奈与平淡,但仍旧要保持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檠当昼知无用”:在明亮的白昼,长形的遮阳物显得没有用处,暗指生活的无聊与无奈。
  2. “团扇经秋叹已陈”:秋天的团扇使用减少,叹息它已显得陈旧,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败。
  3. “我独不才端有似”:我自己虽然不才,心中却有些许相似的感受。
  4. “五年泽国又逢春”:经过五年的时光,在水乡又迎来了春天,象征着希望的复苏。

修辞手法

  • 对比:长檠与团扇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 象征: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秋天则象征着衰败与无奈。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人生的无常与希望。通过生活的简单细节,诗人传达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檠:象征生活的平淡与无用。
  • 团扇: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衰败。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活的无用
    C. 时光的流逝
    D. 个人的才华

  2. 诗中的“团扇”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欢乐
    B. 感慨
    C. 希望
    D. 失落

  3. 诗人自谦“不才”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自豪
    B. 谦虚
    C. 失落
    D.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弥逊的作品在对时间的理解上有相似点,李白更为激昂而李弥逊则含蓄而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