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傩》

时间: 2025-02-04 13:31:11

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日宫殿晓光寒。

日陪仟仗温风转,云护神驱瑞霭盘。

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

威容曾许云中见,又对彤墀得细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傩
作者:李弥逊 〔宋代〕
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日宫殿晓光寒。
日陪仟仗温风转,云护神驱瑞霭盘。
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
威容曾许云中见,又对彤墀得细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宝历年间的新露使残留下的花苞闪耀着光芒,水中映射出宫殿在晨曦中的寒冷。太阳伴随着千军万马的温暖微风,云彩护卫着神明,驱散瑞霭。芦苇的旗帜承载着皇帝的恩赐,桃花的弓箭射出和平安宁。曾在云中见过的威仪,如今又在红色的殿前细细观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历: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年号。
  • 露荚:露珠聚集在花苞上。
  • 水日宫殿:形容水面上映照出的宫殿。
  • 千仗:形容军队的庞大。
  • 苇戟:用芦苇做的旗帜。
  • 均帝祉:指皇帝的恩泽与福祉。
  • 彤墀:红色的台阶,常用于宫殿前。

典故解析:

  • 云中见:指神明的威仪,常用于古代诗词中描绘神圣或庄严的场景。
  • 桃弧:桃花象征着和谐与安宁,常用于表达美好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观傩》应是李弥逊在观看傩舞(传统的民间舞蹈)或相关庆典时所作,反映了对新春佳节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宁的美好期盼。

诗歌鉴赏:

《观傩》是一首典雅的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美丽画卷,映射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开头两句以“宝历迎新露荚残,水日宫殿晓光寒”描绘了清晨露珠的残影与映射在水面上的宫殿,给人以宁静而清冷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日陪仟仗温风转”展现了军队在阳光下的温暖,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中间部分的“苇戟载颁均帝祉,桃弧一射致民安”则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期待,芦苇和桃花象征着和谐与幸福,预示着民众的安定生活。最后两句“威容曾许云中见,又对彤墀得细看”则是对神圣威仪的再现,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当下安宁的珍惜。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意象丰富,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诗歌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新露在花苞上,营造出清新的早晨气氛。
  • 第二句:水面上宫殿的影子在晨光中显得寒冷,反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 第三句:日出时,温暖的微风伴随着军队的威武,表现了朝气蓬勃的场面。
  • 第四句:云彩守护着神明,驱散了瑞霭,寓意着吉祥的到来。
  • 第五句:芦苇的旗帜承载着皇帝的恩赐,象征着国泰民安。
  • 第六句:桃花的弓箭射出和平,暗示着国家的安宁。
  • 第七句:曾在云中见过的威仪,再次在红色的殿前细细观看,表现出对威仪的景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日宫殿晓光寒”,将水和日光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如“日陪仟仗”与“云护神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云护神驱”,使得环境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人民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 水日:反映出自然的和谐美。
  • 苇戟: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皇权。
  • 桃弧:象征着平安与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理想与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观傩》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弥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苇戟载颁均帝祉”中的“帝祉”指的是什么?

    • A. 祥瑞
    • B. 皇帝的恩泽
    • C. 人民的幸福
    • D. 天上的星辰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在什么时间?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D. 夜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观傩》与《春晓》都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前者更侧重于表现国家的安宁与皇权的威仪,而后者则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感受。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选》

以上内容涵盖了《观傩》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