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时间: 2025-01-26 04:13: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作者:刘禹锡
相门才子称华簪,
持节东行捧德音。
身带霜威辞凤阙,
口传天语到鸡林。
烟开鳌背千寻碧,
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
一时西拜尽倾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出自名门的才子被称为华丽的华簪,
他带着使命向东出发,传扬着美好的声誉。
身上带着如霜般的威严,告别了凤阙,
口中传递着天上的旨意,来到鸡林。
烟雾散开,映衬着鳌背的碧海,
阳光照耀着鲸波,泛起万顷金光。
我想象着他在扶桑接受恩惠的情景,
在那一刻,向西方恭敬地跪拜,倾注了所有的心意。
注释:
- 相门:指门第显赫的家庭。
- 华簪:形容华丽的头饰,比喻才子。
- 持节:奉命出行,手持节令。
- 霜威:形容威严,如同霜冷。
- 凤阙:指宫廷的高处。
- 天语:天上的命令或旨意。
- 鸡林:古代对某些地方的称谓,可能指边疆。
- 鳌背:传说中的神兽鳌的背部,象征海洋。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象征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浪淘沙,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赋等多种体裁见长,风格清新华丽,擅长用典,尤其在古诗上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刘禹锡被贬的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使命的关心,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与士人的无奈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一位朋友的祝福,表达出对国家使命的重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通过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出征者的崇高敬意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开篇“相门才子称华簪”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接下来的描写交织着对友人出行的祝福与对国家使命的思考。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烟开鳌背千寻碧”和“日浴鲸波万顷金”,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出征者即将面临的壮阔前景。同时,结尾的“扶桑受恩处”更是让人联想到理想中的尊崇与愿景,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显示了刘禹锡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友人的真挚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门才子称华簪:出自显赫家庭的才子,象征着高贵与才华。
- 持节东行捧德音:带着使命向东出发,传扬美德,体现出责任感。
- 身带霜威辞凤阙:带着威严告别宫廷,显示出一种不屈的气概。
- 口传天语到鸡林:口中传达天命,表明他的使命重要且神圣。
- 烟开鳌背千寻碧:自然美景的描绘,象征着希望与壮阔。
- 日浴鲸波万顷金:光辉灿烂,象征着未来的荣耀与成就。
- 想见扶桑受恩处:憧憬着理想中的美好场景,表达出对未来的向往。
- 一时西拜尽倾心:对友人的祝福,倾注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烟开鳌背”和“日浴鲸波”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国家使命的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情感深厚而真挚。
意象分析:
- 华簪:象征高贵与才华。
- 霜威:象征威严与冷峻。
- 鳌背:象征海洋的辽阔与神秘。
- 扶桑:象征理想与希望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门才子”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出自显赫家庭的才子
C) 农民 -
“持节东行”的意思是:
A) 向西出发
B) 接受使命向东行进
C) 旅行 -
“扶桑受恩处”描绘的是:
A) 乡村
B) 理想中的美好场景
C) 战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但其情感更加内敛;而刘禹锡的《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则更加豪迈,展现了对国家使命的关注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