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

时间: 2025-01-11 15:44:03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白话文翻译:

我第一次听到蝉鸣,感到心中悲伤。
人们心中都藏着不平的情绪,正值秋天将至的时节。
今年刚入深秋,哪家没有离别的愁苦呢?
你说催我老,实际上这已经是去年的诗了。

注释:

  • 蝉韵:蝉的声音,形容其清脆悦耳。
  • 清切:清晰而明亮。
  • 何处:指听到蝉鸣的地方。
  • 不平意:内心的不满与愤懑。
  • 景值欲秋时:正值秋天来到的时候,暗示着离别与愁思。
  • 晼晚:指黄昏时分,象征时间的流逝。
  • 君言:你说,指与友人的对话。
  • 催我老:暗指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谦斋,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曾任多地官职,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谪。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古风。

创作背景:

《始闻蝉》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内心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蝉的鸣叫成为他愁思的引子,反映出人们在秋天时节,往往伴随着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蝉的鸣叫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触。蝉的声音清脆而悲凉,恰如诗人内心的愁苦。诗句“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出一种普遍的离愁别绪,体现了秋天带来的沉重感。接下来的“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揭示了在每个家庭中,离别的愁苦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最后一句“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诗人似乎在回应友人的关心,同时也在自嘲时间的无情。整首诗通过蝉鸣、秋景和离别情感的交织,深刻地表现了人对时间、生命与亲情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初听蝉鸣,声音清晰,却引起我内心的悲伤。
  2.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人们心中都藏着不满的情绪,正值秋季即将来临。
  3.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今年已是深秋,哪家没有离别的愁苦呢?
  4.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你说我老得快,其实这感觉早在去年就有了。

修辞手法:

  • 拟人:蝉的鸣声被赋予了情感,表达了人的悲伤。
  • 对仗:如“何处悲”与“不平意”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蝉鸣象征着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愁苦以及对亲情的思念,展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来临,也代表着生命的短暂。
  • :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别离:引发的情感共鸣,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蝉的鸣叫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离别与时光流逝
    • C. 战争
    • D. 友谊
  2. “人含不平意”中的“不平意”指的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内心的不满与愤懑
    • C. 对他人的嫉妒
    • D. 对自然的感悟
  3. 诗中提到的“谁家无别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的团聚
    • B. 对离别的普遍感慨
    • C. 对生命的庆祝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离别,风格上与刘禹锡的《始闻蝉》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杜甫更多地侧重于国家与个人的悲苦,而刘禹锡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