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5:01:25

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

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

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

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
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
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
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

白话文翻译

月亮落下,宫车开始移动,风吹得仪杖显得闲散。
道路上只有人们仰望着凤翣(帝王的车辇),心中依然怀念着龙颜(皇帝的容颜)。
在这个天下太平的时刻,他乘云而去,再也不回来。
圣明的情怀在我心中悲望,夕阳沉落于西山。

注释

  • 宫车:古代帝王的车,象征权力。
  • 仪杖:用于仪式的杖,暗指皇帝的威严。
  • 凤翣:凤翅,指帝王的车辇,象征尊贵。
  •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象征君权。
  • 御宇:治理天下。
  • 乘云:比喻升天或去世。
  • 沈日:夕阳落下,象征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刘禹锡的作品常常带有讽刺和批判的色彩,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是刘禹锡为悼念唐文宗而作,诗中展现了对皇帝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文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然而他的去世使得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忧虑,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深情而悲凉,展现了对逝去的皇帝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通过“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描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宫廷的宁静与皇帝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月亮的落下象征着光明的消逝,而宫车的动则暗示着权力的变迁与不再。接下来的“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传达了人们对皇帝的思念,凤翣和龙颜分别象征着帝王的尊贵和威严,人们在怀念中感受到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诗的后半部分“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揭示了在国家安定的背景下,皇帝的离去显得格外突兀与悲伤。这里的“乘云”不仅暗示着皇帝的去世,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与无奈,人生如云,终究有离去的一天。最后一句“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则以夕阳落山作为结束,画面动人而感伤,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落宫车动:月亮落下,宫中的车开始移动,暗示皇帝的离去。
  • 风凄仪杖闲:风吹得仪杖显得冷清,体现了宫廷的孤寂与悲凉。
  • 路唯瞻凤翣:人们在路上仰望帝王的车辇,表达对皇帝的怀念。
  • 人尚想龙颜:人们心中依然想念皇帝的容颜,感情深切。
  • 御宇方无事:在国家太平的时刻,皇帝却已离去。
  • 乘云遂不还:比喻皇帝的去世,再也无法返回。
  • 圣情悲望处:感伤的情怀在此时显得格外浓厚。
  • 沈日下西山: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的去世比作“乘云”,形象生动。
  • 拟人:风凄、仪杖闲等描写使自然景物富有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如“月落”与“沈日”,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的悼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情怀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落:象征逝去与消亡。
  • 宫车:代表权力与地位。
  • 凤翣:象征帝王的尊贵。
  • 龙颜:象征皇帝的威严与荣光。
  • :象征超脱与离去。
  • 西山:象征夕阳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落宫车动”中的“宫车”指的是:
    A. 普通车辆
    B. 皇帝的车
    C. 贵族的马车
    D. 商人的车

  2. “乘云遂不还”中的“云”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旅途
    B. 超脱与离去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风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哀江头》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禹锡的这首挽歌更侧重于对逝者的哀悼与对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与不羁。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