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27 04:03:26

一片归心拟乱云。

春来谙尽恶黄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

酒寒谁遣为重温。

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一片归心拟乱云。
春来谙尽恶黄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
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
酒寒谁遣为重温。
何人柳外横双笛,
客耳那堪不忍闻。


白话文翻译

我心如乱云般归去,
春天来时,已习惯了这恶劣的黄昏。
不堪忍受晚上的檐前细雨,
又期待今夜梦中滴落的思绪。
炉火已冷,鼎中香气弥散。
酒也冷了,谁来为我再温一温?
外面柳树下,谁在吹奏双笛,
我这客人听得,怎能忍受这悲伤的音调?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心:归属之心,思乡之情。
  • :想要,打算。
  • 谙尽:熟悉到极点。
  • 不堪:无法忍受。
  • 檐前雨:屋檐下的雨,形容夜晚的凄凉。
  • 梦魂:梦中的灵魂,指思念的情感。
  • 鼎香氛:鼎中的香气,暗指美好的事物或回忆。
  • 重温:再次温暖或回味。
  • 双笛:两根笛子,音调悲伤。

典故解析

  • 春来: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却与“恶黄昏”相对,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炉烬冷,鼎香氛:炉火和鼎象征着生活的温暖与美好,冷却则暗示失去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描绘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反映了其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是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时期,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渗透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春天与黄昏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归心拟乱云”中,归家的心情如同飞舞的乱云,那种无处安放的感受显而易见。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却对“恶黄昏”感到厌倦,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失落。

“不堪向晚檐前雨”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雨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独与凄凉。接着的“又待今宵滴梦魂”则表达了对梦中美好事物的渴望,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的后半部分,炉火的冷却和酒的寒冷象征着生活的乏味与失落,诗人渴望有人能够为他重温那份温暖。最后一句“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则渲染了对外界音乐的敏感,双笛声中透着凄凉,使得诗人更加无法忍受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是辛弃疾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片归心拟乱云:表达诗人强烈的归乡之情,却因现实困扰而感到心绪不宁。
  2. 春来谙尽恶黄昏:春天带来的希望与黄昏的凄凉形成对比,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3. 不堪向晚檐前雨:雨滴落在檐前,给人带来沉重的感受,象征孤独与无奈。
  4. 又待今宵滴梦魂:期待着梦中能够得到慰藉,渴望摆脱现实的痛苦。
  5. 炉烬冷,鼎香氛:象征生活的冷淡与失去的美好。
  6. 酒寒谁遣为重温:酒的寒冷比喻内心的孤独,渴望重温温暖的回忆。
  7. 何人柳外横双笛:描绘外界悲伤的音乐,增加了诗人的孤独感。
  8. 客耳那堪不忍闻:表明诗人对这种悲伤音调的敏感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乱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炉烬冷,鼎香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酒、炉火等赋予情感,深化了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归心: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2. :代表流动的心情与无常的生活。
  3. 黄昏:象征人生的晚期与无奈。
  4. :表达孤独、忧伤的情感。
  5. 炉火与鼎香:代表温暖与美好,反衬出失去的感慨。
  6. 双笛:象征外界的音乐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心拟乱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忧伤

  2. 诗中提到的“黄昏”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生活的凄凉
    C. 自由

  3. “炉烬冷,鼎香氛”中的鼎香氛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失去的温暖
    C. 内心的热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水调歌头》:苏轼的怀古之作,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深刻思索与感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辛弃疾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词作相比,更加豪放与激昂,李清照则更细腻、柔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辛弃疾词全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