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11 09:07: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双银蒜暮丁冬,是东风。是西风。
吹得疏疏,凉雨打梧桐。
沈水半消金鸭冷,人不见,梦依依唤玉骢。
玉骢。玉骢。无路通。
步霜红。霜更浓。
过也过也,过不了咫尺帘栊。
依旧相思,围住画栏中。
推枕起来还欲睡,楼角外,又萧条听断鸿。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天,微风轻轻吹拂,时而是东风,时而是西风。
凉雨轻打着梧桐树,声音疏落。
水面上寒气渐消,金色的鸭子显得有些冷清,
人影隐匿,梦中依旧呼唤着那匹美丽的骏马。
玉骢马,无路可通。
踏上霜红的地面,霜愈加浓厚。
无论如何,也无法越过那咫尺的帘子。
思念依旧将我围困在画栏之中。
推开枕头想再入睡,楼角外,寂寥中听到断鸿的哀鸣。
注释:
- 银蒜:指银色的蒜头,形容寒冷。
- 丁冬:冬季的声音,形容寒冷的气候。
- 疏疏:形容雨声的细微和稀疏。
- 沈水:指水面上的寒气。
- 金鸭:象征温暖与富贵的事物。
- 玉骢:美丽的马,象征着梦中的情感寄托。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 帘栊:窗帘,遮挡着视线。
- 画栏:精美的栏杆,象征着围绕的思念。
- 断鸿:孤独的鸿雁,象征离别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生于富庶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的某个冬季,反映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内心的情感,体现了清代文学中对细腻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江城梅花引》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全诗以冬日的寒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冷清的环境,带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开头的“一双银蒜暮丁冬”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冬季的寒冷,随之而来的“东风”和“西风”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交替和气候的变化。
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诗人通过“凉雨打梧桐”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同时,诗中的“沈水半消金鸭冷”不仅描绘了冬天水面的寒冷,更暗示了生命的消逝与无奈。接着,“梦依依唤玉骢”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与渴望,梦中呼唤的骏马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描写环境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感受。尤其是最后几句“推枕起来还欲睡,楼角外,又萧条听断鸿”,将孤独与思念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双银蒜暮丁冬:描绘冬天的寒冷,用“银蒜”比喻寒冷的感觉。
- 是东风。是西风:风的变化,象征着不定的情感与环境。
- 吹得疏疏,凉雨打梧桐:雨声的细微,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沈水半消金鸭冷:水面寒冷,暗示生命的消逝与冷清的环境。
- 人不见,梦依依唤玉骢: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念。
- 玉骢。玉骢。无路通:反复的意象,强调无路可归的无奈。
- 步霜红。霜更浓:在寒霜中行走,感受到思念加深。
- 过也过也,过不了咫尺帘栊:即使近在咫尺,思念却难以抵达。
- 依旧相思,围住画栏中:思念如同牢笼,难以逃脱。
- 推枕起来还欲睡,楼角外,又萧条听断鸿:最后的孤独与思念,听到孤鸿的哀鸣,令人心生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比作“银蒜”,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东风”“西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如“玉骢”,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 银蒜:象征寒冷,暗示冬季的孤独。
- 玉骢:象征思念与渴望,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断鸿:孤独的鸿雁,象征离别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蒜”主要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寒冷
C. 美好 -
“玉骢”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爱人
B. 美好的回忆
C. 一匹马 -
诗中提到的“断鸿”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离别
C. 归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孤独与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之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