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26 01:1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汪东
朦胧残月隐云梢。
度寒宵。忆春宵。
春色招人,联步百花桥。
可惜欢娱随漏促。
乍风起,卷胥江,催怒潮。
怒潮怒潮送征桡。
鬓暗凋。魂暗消。
去也去也,去则是烟水迢遥。
海底千寻,何处觅鲛绡。
泣尽真珠封不得,
人睡也,梦相寻,第几遭。
白话文翻译:
朦胧的残月隐藏在云梢,度过寒冷的夜晚,我怀念那春天的夜晚。春色引人,漫步在百花桥上。可惜欢乐总是随时间流逝而匆忙。忽然起风,卷起胥江,催促怒潮。怒潮怒潮送走了征船。鬓发暗淡凋零,灵魂也渐渐消散。离去啊离去,离去后便是烟水茫茫。海底千寻,何处能找到那鲛绡?泪水尽了真珠也无法封存,人沉睡着,梦中再寻,究竟是第几次呢?
注释:
-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
- 残月:指未圆的月亮。
- 百花桥:象征春天花开之美的地方。
- 欢娱随漏促:欢乐随着时间流逝而急促。
- 怒潮:形容海潮汹涌的状态。
- 鲛绡:指用鲛鱼皮制作的绸缎,象征珍贵之物。
- 泣尽真珠封不得:泪水流尽了,真珠却无法封存,形容悲伤无法挽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个人的惆怅与思念,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江城梅花引》是汪东的一首抒情词,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诗的开头以“朦胧残月隐云梢”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春天的美好夜晚,表现出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可惜欢娱随漏促”一句,传达出时间流逝之快,欢乐易逝的主题。
在诗的中段,随着“乍风起,卷胥江,催怒潮”,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风起潮涌象征着内心波动,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最后几句“去也去也,去则是烟水迢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渺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结合了自然与人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朦胧残月隐云梢”: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夜晚,月亮隐匿在云端,渲染孤独感。
- “度寒宵”:在寒冷的夜晚中度过时光,暗示内心的寂寞。
- “忆春宵”:回忆起温暖的春夜,唤起对美好时光的思念。
- “春色招人,联步百花桥”:春色引人,漫步在花桥之上,描绘春天的美景。
- “可惜欢娱随漏促”:欢乐的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感叹时光无情。
- “乍风起,卷胥江,催怒潮”:描绘自然的变幻,暗喻内心的波动。
- “怒潮怒潮送征桡”:怒潮送走了行船,象征离别。
- “鬓暗凋,魂暗消”:暗示年华已逝,灵魂的衰落。
- “去也去也,去则是烟水迢遥”:离去后前路茫茫。
- “海底千寻,何处觅鲛绡”:在无尽的海底寻找珍贵之物,喻示对美好的渴望。
- “泣尽真珠封不得”:泪水尽了,无法再封存美好回忆。
- “人睡也,梦相寻,第几遭”:人沉睡中梦回往昔,几度寻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潮水的汹涌,深刻表达情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风、潮被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去也去也,去则是烟水迢遥”,形成对仗工整的效果。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反映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春色:代表美好与希望。
- 潮水:象征变化与离别。
- 真珠:象征珍贵的回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朦胧残月隐云梢”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 A. 早晨
- B. 傍晚
- C. 夜晚
- D. 中午
-
诗中提到的“怒潮”象征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离别与变迁
- C. 快乐
- D. 生命
-
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嫉妒
- D. 不在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英雄豪气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借助夜景表达思念之情,但更多是对亲人的牵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