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夜听隔邻萧氏弦索》

时间: 2025-01-26 01:14:09

谁将银甲拨清商。

是萧郎。

是萧娘。

悄似玉人,虚步绕回廊。

骤似避人迟似恋,凄凉似,误佳期,正远望。

远望。

远望。

最难忘。

夜正凉。

曲未央。

听也,听也,听不足,更度新腔。

最是一声,小妹断人肠。

戚戚哝哝如对语,难禁得,向东风,诉恨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夜听隔邻萧氏弦索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谁将银甲拨清商。
是萧郎。是萧娘。
悄似玉人,虚步绕回廊。
骤似避人迟似恋,
凄凉似,误佳期,正远望。
远望。远望。
最难忘。夜正凉。
曲未央。听也,听也,
听不足,更度新腔。
最是一声,小妹断人肠。
戚戚哝哝如对语,
难禁得,向东风,诉恨长。

白话文翻译

谁在拨动清商曲调的银甲乐器?
是那萧郎,还是萧娘?
悄悄地像美丽的人儿,
轻轻地在回廊中徘徊。
有时就像躲避人群,有时又像在恋爱,
凄凉得仿佛误了良辰美景,正向远方眺望。
远望,远望,
最难忘的就是这夜晚的凉意。
曲子未央,我在倾听,
听不够,想要再度听新的旋律。
最动人的是一声,
小妹让人断肠。
那无奈的低语仿佛在诉说着:
难以忍受,向东风,诉说着长久的怨恨。

注释

  • 银甲:指银色的乐器,可能是古代乐器的一种。
  • 清商: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子。
  • 萧郎、萧娘:指演奏乐器的人,可能是传统的笛子或萧。
  • 虚步:轻轻地走,形容轻盈的步伐。
  •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定的日子。
  • 戚戚哝哝:形容低声细语的样子。
  • 诉恨长:表达长久的忧伤和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诗人,以才情和作品见长。她的诗作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兼具传统与个性,尤其在描写爱情和女性心理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江城梅花引•夜听隔邻萧氏弦索》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爱情的关注以及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敏感。诗中音乐的描写,实际上也是对情感深处的寄托与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词作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词中“谁将银甲拨清商”开头即引人入胜,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令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的共鸣。作者用“悄似玉人,虚步绕回廊”的形象描绘,将音乐的优雅与人间的柔情紧密结合,表现了一种轻盈的美感。

接下来的“骤似避人迟似恋”则展现了对情感的逃避与依恋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人内心的挣扎。诗中反复提到的“远望”不仅仅是对某种情景的描写,更是对心中情感的追忆与思念,突显了孤独的情绪。

最后,“小妹断人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深刻地表达了对音乐的依恋以及对爱情的失落感。整首词在细腻的音乐描摹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读者在音韵之美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将银甲拨清商:开篇引入音调,设问激起读者好奇。
  • 是萧郎。是萧娘:音乐是两个人共同的情感寄托。
  • 悄似玉人,虚步绕回廊:音乐带来的轻盈和美好,仿佛在月光下的舞步。
  • 骤似避人迟似恋:情感的复杂性,既想要躲避又渴望亲密。
  • 凄凉似,误佳期,正远望: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最难忘。夜正凉: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惆怅交织。
  • 曲未央。听也,听也:音乐的引导使人沉浸,无法自拔。
  • 小妹断人肠:情感的核心,表达深刻的失落。
  • 向东风,诉恨长:将情感的无奈与怨恨寄托于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人,形象化情感表达。
  • 拟人:赋予音乐以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骤似避人迟似恋”,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复杂心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不仅是对音乐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在孤独中对爱情的思考和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甲:象征音乐的美丽与高贵。
  • 清商:代表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
  • 玉人:象征理想中的爱情与美好的人儿。
  • 东风:自然的象征,同时引申为对情感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甲”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盔甲
    • B) 音乐的乐器
    • C) 一种装饰品
  2. “悄似玉人”中,玉人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人
    • B) 高贵的身份
    • C) 寂静的环境
  3.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音乐的乐器
  2. A) 美丽的人
  3. B) 失落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董以宁的细腻情感与李清照的婉约风格,两者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董以宁更加强调音乐对情感的影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失去与思念的痛苦。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