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26 01:4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作者: 张翥
玉儿睡起帕蒙头。更娇柔。见郎羞。缟袂仙人,一笑艳明眸。
粉瘦红憨春梦断,画阑畔,对西风,忆旧游。
忆君恨君思悠悠。怕凄凉,不耐秋。
艳绝韵绝香更绝,特地风流。
宜与云鬟双插倚妆楼。
月又渐低霜渐冷,花似雪,满苍苔,总是愁。
白话文翻译:
玉儿刚醒,头上还蒙着帕子,显得更加娇柔。见到情郎羞红了脸,像是神仙一般的姑娘,笑容艳丽,眼眸明亮。
粉色的脸庞瘦削,红润的笑容如春梦般短暂,在画栏边,面对西风,回忆着旧时游玩。
思念你,恨你,这种思绪绵延不绝,害怕凄凉,难以忍受秋天的来临。
你绝美,你的韵味、香气更是无与伦比,真是特别风流。
适合和云鬟一起插在妆楼前倚着。
月亮渐渐低下,霜逐渐变冷,花如雪般飘落,满地苍苔,尽是愁苦。
注释:
- 玉儿:指年轻女子,特指美丽的姑娘。
- 帕:头巾,女子用来包裹头发的布巾。
- 缟袂:白色的衣袖,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
- 春梦断:春天的梦境短暂即逝,暗指美好时光的流逝。
- 忆旧游:回忆过去的游玩时光。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容妆饰精致。
- 苍苔:苔藓,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沉闷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风格优雅,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借以表达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侧重于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全词通过对“玉儿”的描绘,展现了年轻女子的娇羞与柔美,引发读者对青春的向往与珍惜。诗中多次提到的“忆旧游”以及“思君恨君”,不仅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揭示了爱情中存在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怕凄凉,不耐秋”一句,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感叹,也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诗中所用的意象如“缟袂仙人”、“云鬟”、“花似雪”等,均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同时,诗尾以“总是愁”收束,回归到情感的深处,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张力,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与生活中的复杂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儿睡起帕蒙头”:描写了一个刚睡醒的美丽女子,暗示她的娇羞和柔美。
- “更娇柔。见郎羞”:她的娇羞因见到情郎而更显迷人。
- “缟袂仙人,一笑艳明眸”:用“仙人”来形容女子的美丽,突显她的魅力。
- “粉瘦红憨春梦断”:春天的梦境短暂,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画阑畔,对西风,忆旧游”:在画栏边对着西风回忆过去的游玩,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忆君恨君思悠悠”:思念情郎的情感复杂,既有爱又有恨。
- “怕凄凉,不耐秋”: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恐惧与不安。
- “艳绝韵绝香更绝,特地风流”:赞美情郎的绝美与风流,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
- “宜与云鬟双插倚妆楼”:描绘女子妆饰的美丽,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 “月又渐低霜渐冷,花似雪,满苍苔,总是愁”:最后以愁苦收尾,强调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缟袂仙人”比喻女子的美丽,将其形象化。
- 拟人:用“春梦断”来表现时间的流逝,赋予梦境以生命。
- 对仗:如“月又渐低霜渐冷”,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邃且复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中经历的甜蜜与苦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 月:常代表思念与孤独,暗示时间的流逝。
- 霜:象征寒冷与凋零,反映出内心的愁苦。
- 花似雪:美丽而脆弱的事物,象征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儿”在诗中指的是: A. 一朵花
B. 一个美丽的女子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与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
“忆旧游”中的“旧游”指的是: A. 过去的旅行
B. 老朋友
C. 旧书
D. 旧衣服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对比张翥的《江城梅花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但张翥的词更侧重于对爱情复杂情感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与内心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赋总汇》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江城梅花引》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