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1 01:55:30

冷月照疏桐。

雪艳花浓。

小阑深处倚还慵。

瘦损非干因病酒,愁思千重。

潦倒逐飘蓬。

不怨东风。

焚兰煮鹤古今同。

天上神仙犹有劫,何况于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月照疏桐。雪艳花浓。小阑深处倚还慵。瘦损非干因病酒,愁思千重。潦倒逐飘蓬。不怨东风。焚兰煮鹤古今同。天上神仙犹有劫,何况于侬。

白话文翻译

冷冷的月光照耀着稀疏的梧桐树,雪白的花朵显得格外艳丽。在小小的栏杆深处,我懒洋洋地倚靠着。身体瘦弱不是因为干枯,而是因病喝酒,愁苦的思绪千重万叠。潦倒的我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不怨恨东风。古今以来焚烧兰香、煮鹤的事都是一样的。天上的神仙也难免遭遇劫难,更何况我这样的凡人呢?

注释

  • 冷月:指寒冷的月光,暗示孤寂的氛围。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象征孤独与清冷。
  • 小阑:小巧的栏杆,营造出一种私密的环境。
  • 倚还慵:懒散地靠着,体现一种疲惫和无力感。
  • 瘦损:指身体瘦弱,状态不佳。
  • 病酒:因病而饮酒,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潦倒逐飘蓬:形容生活潦倒,漂泊无依。
  • 焚兰煮鹤:古人以兰花和鹤为雅事,暗示生活的优雅与追求。
  • :指磨难,暗喻人生的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清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诗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浪淘沙》是在作者经历人生波折后创作的,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诗中通过冷月、疏桐、病酒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冷月象征着孤寂,疏桐则传递出一种清冷的气息,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凄清的画面。

“瘦损非干因病酒,愁思千重”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困境。她并不怨恨生活的艰难,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的“潦倒逐飘蓬”,更是将自己的处境与自然界的漂泊相联系,表现出一种无奈与随遇而安的心态。

最后几句提到“天上神仙犹有劫,何况于侬”,更是将个人的困境与宇宙的无常相结合,强调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词超越了个人的悲苦,升华为对人生普遍意义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冷月照疏桐:冷冷的月光洒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清冷和孤寂的氛围。
  • 雪艳花浓:雪白的花朵显得格外艳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环境的冷清。
  • 小阑深处倚还慵:在小栏杆深处懒散地倚靠,表现了诗人的疲惫与无力。
  • 瘦损非干因病酒:身体瘦弱并非因为干枯,而是因病酗酒,表达了对自身状态的无奈。
  • 愁思千重:愁苦的思绪如千层叠加,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潦倒逐飘蓬:潦倒的生活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暗示失去根基的漂泊状态。
  • 不怨东风:对生活的不满不再怨恨,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 焚兰煮鹤古今同:无论古今,追求雅致的生活方式,暗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天上神仙犹有劫,何况于侬:即使是神仙也有磨难,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潦倒逐飘蓬”,将人生活的漂泊与蓬草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无根的状态。
  • 对仗:全诗的句式和节奏感较强,体现出古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月:象征孤独与寂寞。
  • 疏桐:暗示着诗人的孤立与清冷。
  • 病酒: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自我麻痹的状态。
  • 飘蓬: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冷月”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欢乐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怨恨
    • B) 超然
    • C) 绝望
  3. “焚兰煮鹤”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优雅
    • B) 生活的痛苦
    • C) 生活的单调

答案

  1. B) 孤独
  2. B) 超然
  3. A) 生活的优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思考,但其语言更为沉重。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豪放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吕采芝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