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过夔门》
时间: 2025-01-10 22:1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过夔门
唐圭璋 〔近代〕
峰际雾初收。峡东江流。狂涛如雪阻轻舟。
断壁摩天千仞立,万古悠悠。
烽火乱神州。消息都休。
便无猿啸也生愁。
自念江南憔悴客,不是英游。
白话文翻译
在山峰之间,雾气渐渐消散。峡谷东面,江水奔流。
狂涛如雪,拦阻着轻舟。
高耸的断壁直插云天,历经万古而依然屹立。
烽火连天,神州动荡,信息全无。
连猿啸声也让人感到忧愁。
我自思念江南的憔悴游子,恍若不再是英雄豪杰的旅行。
注释
- 峰际:山峰之间。
- 雾初收:雾气刚刚散去。
- 狂涛如雪:形容波涛汹涌,像雪一样白。
- 断壁摩天:高耸的悬崖如同撕裂的壁垒。
- 烽火:战乱的信号,象征国家动荡。
- 猿啸: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孤独之感。
- 憔悴:形容疲惫、消瘦的状态。
典故解析
“烽火”常指古代战争的信号,代表国家动乱的局势。“江南”则是唐代诗人常提及的地方,象征着柔美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72-1928),字仲华,号云岫,近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浪淘沙 过夔门”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借夔门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夔门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开头的“峰际雾初收”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着一切困扰的消散;而“狂涛如雪阻轻舟”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在“烽火乱神州”中,诗人以战争的烽烟表现出国家的不安,随后又提及“消息都休”,表现出战乱带来的信息断绝与内心的孤独。
最后,诗人以“自念江南憔悴客”总结,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气势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却被现实环境所压迫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峰际雾初收:描写自然的宁静,象征着困扰的逐渐消散。
- 峡东江流:展现了壮丽的江山,暗含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狂涛如雪阻轻舟:对比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感受到无奈。
- 断壁摩天千仞立,万古悠悠:表现了夔门的雄伟与古老,象征历史的沉淀。
- 烽火乱神州:直接点明国家的动荡与战乱。
- 消息都休:表达了信息的中断,带来的孤独感。
- 便无猿啸也生愁:即使连猿猴的啼叫声也让人忧愁,突显了心境的孤寂。
- 自念江南憔悴客:以自我反思的方式,表达对江南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狂涛如雪”,形象化了波涛的汹涌。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夸张:形容“断壁摩天千仞立”,强调了自然的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丰富。
意象分析
- 雾:象征困扰与不安。
- 江流:代表生命与希望。
- 狂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无力。
- 烽火:代表战争与动荡。
- 猿啸: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狂涛如雪”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江水的清澈
- B. 波涛的汹涌
- C. 山峰的高耸
- D. 断壁的坚固
-
“自念江南憔悴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家乡的怀念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愤怒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感悟,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豪放。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个人的悲愤与时局的无奈,展现了更深层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