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鹃语最分明。唤梦谁醒,有流莺处有春情。花底间关啼不住,可是双声。丝雨入帘轻。灯外愁生。小鬟低怨说三更。红晕镜潮羞病颊,幽思盈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杜鹃鸟的叫声最为分明,仿佛在唤醒梦中人,春天的情感在黄莺的鸣唱中蔓延。花下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细雨轻轻地洒入窗帘,窗外愁绪渐生。小丫鬟低声怨言,诉说着三更的寂寞。映在镜中的红晕如潮水般涌上病态的脸颊,内心的幽思无限。
注释
字词注释:
- 鹃语:指杜鹃鸟的叫声。
- 流莺:指黄莺,是春天的代表鸟类。
- 间关:形容鸟鸣声的清脆和细腻。
- 丝雨:细小的雨丝,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小鬟:指年轻的女仆。
- 三更:午夜时分,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代诗人常用杜鹃的叫声来表达思乡之情或爱情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支机是清代的一位词人,因其作品多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而受到喜爱。其诗词风格往往融入个人情思与自然景象,字句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时代的复杂情绪与人们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开头的“鹃语最分明”,不仅抓住了春天的声音,也隐含了对梦境的唤醒,展示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流莺处有春情”,则将春的情感与自然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细雨入帘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愁绪。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孤独与病态的羞涩。小鬟的低怨更是点明了内心的孤寂,仿佛整个春天都被一种无奈的情感所笼罩。
最后一句“幽思盈盈”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内心的幽思与春天的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词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更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与孤独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鹃语最分明:开篇描写杜鹃鸟的声音清晰可辨,寓意春天的到来。
- 唤梦谁醒:杜鹃的叫声如同在唤醒沉睡中的梦境,含有思念之情。
- 有流莺处有春情:黄莺的歌唱也传递着春天的情感,增强春的气息。
- 花底间关啼不住:在花丛中,鸟鸣声不断,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丝雨入帘轻:细雨轻轻洒落,带来一丝愁苦的感觉。
- 灯外愁生:窗外的景象使诗人感到忧愁。
- 小鬟低怨说三更:小丫鬟在夜深人静时低声倾诉,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 红晕镜潮羞病颊:映在镜中的红晕与病态的面颊,暗示诗人的情感困扰。
- 幽思盈盈:最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内心深处的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叫声比作梦境的唤醒。
- 拟人:小鬟的低怨给人一种生命的情感。
- 对仗:如“丝雨入帘轻,灯外愁生”,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鹃:象征思念与悲伤。
- 流莺: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情感。
- 丝雨:象征细腻与柔情。
- 小鬟:代表孤独与怨愁。
- 红晕: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羞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黄莺
- D. 麻雀
-
“小鬟低怨说三更”中的“小鬟”指的是?
- A. 主人
- B. 丫鬟
- C. 朋友
- D. 同伴
-
诗中“幽思盈盈”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聊
- D. 愤怒
答案:
- C. 黄莺
- B. 丫鬟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诗词对比:
- 比较支机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但支机的作品更加细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情感的纠葛,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