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即席》

时间: 2025-02-04 15:28:41

阶下泉声逼酒寒。

杨梅红透水精盘。

传杯三五纤纤手。

虽久。

月明犹在搭衣竿。

钟鼓楼前量刻漏。

挥袖。

人生何处不邯郸。

莫待黄粱春梦醒。

佳境。

离离花影满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即席
作者: 曾廉 〔清代〕

阶下泉声逼酒寒。杨梅红透水精盘。
传杯三五纤纤手。虽久。月明犹在搭衣竿。
钟鼓楼前量刻漏。挥袖。人生何处不邯郸。
莫待黄粱春梦醒。佳境。离离花影满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听着泉水声,心中感到酒意正浓。红透的杨梅在水中闪耀,酒杯在几个人的纤纤手中传递。尽管时间已逝,月光仍在衣竿上摇曳。钟鼓声响,时光已如漏水般流逝。挥袖之间,人生何处不如邯郸?不要等到黄粱美梦醒来,才感叹美好时光已逝。此时的美景,花影摇曳,满满地映在栏杆上。

注释:

  • 阶下:指楼梯下,表示环境。
  • 泉声:泉水的声音,传达清凉的意象。
  • 杨梅:一种水果,象征美好时光。
  • 传杯三五:传递酒杯的动作,体现友人相聚的快乐。
  • 月明犹在搭衣竿:即使时光流逝,月光依然照耀着衣竿。
  • 邯郸:古代邯郸是个美丽的地方,代表人生的美好。
  • 黄粱春梦:源于“黄粱梦”的典故,寓意美好而短暂的梦境。
  • 佳境:美好的景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廉,字子尧,号阮亭,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定风波·即席》写于一次聚会时,作者在与友人共饮之际,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表达了对当下欢乐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定风波·即席》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聚会时光的珍视与感慨。开篇便描绘了阶下的泉声与寒冷的酒意,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紧接着,红透的杨梅在水中闪耀,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甜蜜。

在传杯的情景中,几位友人纤纤的手传递着酒,展现了彼此间的亲密与欢愉,尽管时光流逝,月光依然明亮,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接着提到钟鼓声响,时光如漏水般流逝,人生的无常感油然而生。

最后一句“莫待黄粱春梦醒”,更是点明了主题,人生苦短,美好时光易逝,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在美好的瞬间中,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只是沉浸于梦想中。此外,佳境与离离花影的描写也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人生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阶下泉声逼酒寒:描绘了在寒冷的环境中,泉水的声音与酒的意境交织,形成一种清冷的氛围。
    • 杨梅红透水精盘:杨梅的颜色鲜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存在,暗示着聚会的欢乐。
    • 传杯三五纤纤手:几位朋友共同举杯,体现了温馨和友情。
    • 虽久。月明犹在搭衣竿:时间流逝,但美好的月光依旧照耀,象征着永恒的美好。
    • 钟鼓楼前量刻漏:描绘时光流逝的意象,感叹人生短暂。
    • 挥袖。人生何处不邯郸:挥袖之间,感叹人生的美好和短暂,无论身处何地,邯郸的美好都在心中。
    • 莫待黄粱春梦醒:劝诫人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 佳境。离离花影满阑干:描绘了美好的景致,花影摇曳,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粱春梦”比喻短暂的美好时光。
    • 对仗:如“钟鼓楼前量刻漏”与“挥袖。人生何处不邯郸”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主题,人生短暂,应该在美好的时光中尽情欢愉。

意象分析:

  • 泉声:象征清凉与宁静,带来思考。
  • 杨梅:代表美好的事物,象征欢乐与甜蜜。
  • 月光:象征时间与永恒,提醒人们珍惜。
  • 花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粱梦”主要象征什么?

    • A. 梦想
    • B. 短暂的美好
    • C. 追求
  2. 诗中“传杯三五”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 A. 独饮
    • B. 朋友聚会
    • C. 独自赏月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曾廉的《定风波·即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曾廉更侧重于当下的珍惜,而苏轼则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曾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