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过在伯因而留饭》
时间: 2025-01-26 00:2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暇日过在伯因而留饭 赵蕃 〔宋代〕
身在山中不见山,兴来骑马到江干。 幽忧本藉登临释,逼仄还因笑语宽。 半岁相从终岁别,束书可作素书看。 我虽无友不如己,却恐君思取友端。
白话文翻译:
我在山中却看不见山,兴致来时骑马到江边。 原本想通过登高远眺来释放内心的忧愁,却因为笑声和谈话而感到宽慰。 半年来我们相伴,如今却要分别,捆绑的书信可以当作平常的书信来看。 我虽然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但恐怕你会思考如何选择朋友。
注释:
- 身在山中不见山:比喻身处某种环境却未能领悟其真谛。
- 江干:江边。
- 幽忧:深沉的忧愁。
- 登临:登高远眺。
- 逼仄:狭窄,这里指心情压抑。
- 束书:捆绑的书信。
- 素书:平常的书信。
- 取友端:选择朋友的标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是他在一次闲暇之余拜访朋友并留下用餐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闲暇之余拜访朋友并留下用餐时所作,通过描述与朋友的相聚和分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首句“身在山中不见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刻感悟。中间两句通过对登高远眺和笑声谈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则通过对书信和友情的描述,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在山中不见山:诗人身处山中,却未能领悟山的真谛,比喻在熟悉的环境中未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
- 兴来骑马到江干:兴致来时,诗人骑马到江边,寻找新的视野和体验。
- 幽忧本藉登临释:原本希望通过登高远眺来释放内心的忧愁。
- 逼仄还因笑语宽:却因为笑声和谈话而感到心情宽慰。
- 半岁相从终岁别:半年来我们相伴,如今却要分别。
- 束书可作素书看:捆绑的书信可以当作平常的书信来看。
- 我虽无友不如己:我虽然没有朋友不如自己。
- 却恐君思取友端:但恐怕你会思考如何选择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身在山中不见山”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熟悉环境中未能发现其真正价值的感受。
- 对比:中间两句通过对登高远眺和笑声谈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通过描述与朋友的相聚和分别,诗人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并引发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熟悉的环境和未被发现的价值。
- 江干:象征着新的视野和体验。
- 登临:象征着寻求解脱和释放。
- 笑语:象征着友情和宽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在山中不见山”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A. 身处熟悉环境未能发现其真正价值 B. 身处山中却看不见山 C. 身处山中感到孤独 D. 身处山中感到压抑
-
诗中“幽忧本藉登临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希望通过登高远眺来释放内心的忧愁 B. 希望通过笑声和谈话来释放内心的忧愁 C. 希望通过分别来释放内心的忧愁 D. 希望通过书信来释放内心的忧愁
-
诗中“束书可作素书看”中的“束书”和“素书”分别指什么? A. 捆绑的书信和平常的书信 B. 珍贵的书信和平常的书信 C. 捆绑的书信和珍贵的书信 D. 珍贵的书信和捆绑的书信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和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暇日过在伯因而留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