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台下望龟峰作》
时间: 2025-01-25 17:5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州四名禅,独未历龟玉。足后懒不鞭,几同毁于椟。系舟桃花下,龟峰正相峙。决意欲造前,已行卒成止。尝观是山图,未究所得名。道人相指似,咸曰因赋形。方今圣人治,图书当瑞出。胡不负之去,而此久屹立。老我无藉在,放意师庄蒙。不愿智以用,怀哉曳涂中。
白话文翻译
我所在的州有四座著名的禅寺,唯独没有去过龟玉。脚步懒散,没有鞭策自己,几乎像毁掉宝物藏在匣子里一样。系舟在桃花树下,龟峰山正与我对峙。决心要前往,但最终还是停下了。曾经看过这座山的图画,但没有深入探究它的名字。道士们相互指点,都说是因为它的形状。现在圣人在治理国家,图画应当是吉祥的象征。为什么不带着它离开,而它却长久地屹立在这里。我无所依靠,放纵自己的心意,学习庄子和蒙恬。不愿意用智慧,怀念在泥泞中拖曳的感觉。
注释
- 龟玉:指龟峰山,比喻重要的、值得探索的地方。
- 椟:匣子,比喻隐藏、未被发现的状态。
- 道人:指道士。
- 赋形:赋予形状,指山的形状独特。
- 圣人治:指当时的皇帝治理国家。
- 庄蒙:指庄子和蒙恬,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蒙恬是秦朝名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子野,号南塘,宋代诗人,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在游览龟峰山时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未曾游览的遗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龟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思。诗中“系舟桃花下,龟峰正相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老我无藉在,放意师庄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州四名禅,独未历龟玉:诗人提到自己所在的州有四座著名的禅寺,唯独没有去过龟峰山。
- 足后懒不鞭,几同毁于椟:诗人责备自己懒散,没有鞭策自己,几乎像毁掉宝物藏在匣子里一样。
- 系舟桃花下,龟峰正相峙:诗人系舟在桃花树下,龟峰山正与他对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决意欲造前,已行卒成止:诗人决心要前往龟峰山,但最终还是停下了。
- 尝观是山图,未究所得名:诗人曾经看过这座山的图画,但没有深入探究它的名字。
- 道人相指似,咸曰因赋形:道士们相互指点,都说是因为它的形状独特。
- 方今圣人治,图书当瑞出:现在圣人在治理国家,图画应当是吉祥的象征。
- 胡不负之去,而此久屹立:诗人问为什么不带着它离开,而它却长久地屹立在这里。
- 老我无藉在,放意师庄蒙:诗人表达自己无所依靠,放纵自己的心意,学习庄子和蒙恬。
- 不愿智以用,怀哉曳涂中:诗人不愿意用智慧,怀念在泥泞中拖曳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足后懒不鞭,几同毁于椟”中,将懒散比作毁掉宝物藏在匣子里。
- 拟人:如“龟峰正相峙”中,将龟峰山拟人化,仿佛在与人相对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龟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思。诗人通过对未曾游览的遗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丽和短暂。
- 龟峰:象征坚定和长久。
- 庄蒙:象征自由和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龟玉”指的是什么? A. 龟峰山 B. 玉石 C. 宝物 D. 匣子
-
诗人为什么没有去龟峰山? A. 因为懒散 B. 因为路途遥远 C. 因为不喜欢 D. 因为时间不够
-
诗中提到的“庄蒙”是指谁? A. 庄子和蒙恬 B. 庄子和蒙毅 C. 庄子和蒙恬 D. 庄子和蒙恬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桃花台下望龟峰作》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曾游览的遗憾和对人生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