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径图》

时间: 2025-01-26 00:33:33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三径图 赵蕃 〔宋代〕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白话文翻译:

回忆在宜春的日子,曾经看过三径图。 京洛之地仍留腥膻,我久居江湖漂泊。 怎能说有安稳的居所,彻底忘却了故都。 人琴皆已逝去,松菊谁来欣赏。

注释:

  • 宜春: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
  • 三径图:指描绘隐居生活的图画。
  • 腥膻:指战乱留下的痕迹。
  • 京洛:指京城洛阳,代指中原地区。
  • 覊旅:漂泊在外的人。
  • 安宅:安稳的居所。
  • 故都:指作者的故乡或曾经的重要城市。
  • 人琴:指知音或朋友。
  • 松菊:隐士的象征,代表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隐逸情怀。此诗可能是在他漂泊江湖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漂泊生活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赵蕃漂泊江湖时所作,通过对过去安定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腥膻尚京洛”一句,既描绘了战乱后的中原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无法忘怀。最后两句“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则通过寓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回忆在宜春的日子,曾经看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图画。
  2.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京洛之地仍留战乱的痕迹,我久居江湖漂泊。
  3.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怎能说有安稳的居所,彻底忘却了故都。
  4.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知音和朋友皆已逝去,松菊谁来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强化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 寓物抒情:通过“人琴”和“松菊”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故土和知音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径图:隐居生活的象征。
  • 腥膻:战乱的痕迹。
  • 京洛:故土的象征。
  • 人琴:知音的象征。
  • 松菊:隐逸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径图”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生活的图画 B. 战乱的图画 C. 京洛的图画 D. 江湖的图画

  2. 诗中的“腥膻”指的是什么? A. 战乱的痕迹 B. 隐居的痕迹 C. 京洛的痕迹 D. 江湖的痕迹

  3. 诗中的“人琴”指的是什么? A. 知音 B. 朋友 C. 松菊 D. 故都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赵蕃的《题三径图》: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漂泊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