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时间: 2025-01-25 23:32:25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

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白话文翻译:

梨花盛开,满院飘散着如香雪般的芬芳,高楼之夜静谧,风筝的声音低沉而悲咽。斜月照亮了帘帷,思念你时梦境稀少。小窗后的灯影映照着背影,燕子的呢喃惊扰了忧愁的心情。屏风遮挡,断绝了香气的飘散,仿佛行云归去,从山外归来。

注释:

  • 梨花:指梨树的花朵,此处用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香雪:比喻梨花的香气和洁白如雪。
  • 风筝咽:风筝发出的声音低沉悲凉,形容夜的静谧和孤独。
  • 斜月:斜挂的月亮,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或凄凉。
  • 帘帷:窗帘和帷帐,用以遮挡视线。
  • 忆君和梦稀:思念心上人,但梦境稀少,表示思念之深而难以入梦。
  • 小窗灯影背:小窗后的灯光映照出背影,形容孤独的夜晚。
  • 燕语:燕子的叫声,此处用来形容春天的声音。
  • 惊愁态:惊扰了忧愁的心情。
  • 屏掩:屏风遮挡,用以隔绝外界。
  • 断香飞:香气被隔断,不再飘散。
  • 行云山外归:比喻思念之人如同行云,从远方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熙震,五代时期的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作流传较广,风格婉约,多写离愁别绪和春愁秋怨。

创作背景: 这首《菩萨蛮》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梨花、风筝、斜月等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词中“忆君和梦稀”直接抒发了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的香气、风筝的悲咽、斜月的照耀等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氛围。词中“忆君和梦稀”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而“小窗灯影背”和“燕语惊愁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忧愁的情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五代词人婉约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梨花满院飘香雪”:以梨花的香气和洁白如雪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芬芳的氛围。
  • “高楼夜静风筝咽”:高楼之夜静谧,风筝的声音低沉悲凉,增添了夜的孤独和寂寞。
  • “斜月照帘帷”:斜月照亮了帘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凄凉的夜晚氛围。
  • “忆君和梦稀”:直接抒发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梦境稀少,表示思念之深而难以入梦。
  • “小窗灯影背”:小窗后的灯光映照出背影,形容孤独的夜晚。
  • “燕语惊愁态”:燕子的叫声惊扰了忧愁的心情,增添了春天的生机和忧愁的情感。
  • “屏掩断香飞”:屏风遮挡,断绝了香气的飘散,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行云山外归”:比喻思念之人如同行云,从远方归来,表达了对归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雪”比喻梨花的香气和洁白如雪。
  • 拟人:如“风筝咽”将风筝的声音拟人化,形容其低沉悲凉。
  • 对仗:如“斜月照帘帷”与“小窗灯影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展现了五代词人婉约细腻的艺术风格。

意象分析: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风筝:象征孤独和寂寞。
  • 斜月:象征夜晚的宁静和凄凉。
  • 燕语:象征春天的声音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风筝咽”形容的是什么? A. 风筝的声音 B. 风筝的颜色 C. 风筝的形状 答案:A

  2. “忆君和梦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行云山外归”比喻的是什么? A. 行云 B. 思念之人 C. 山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春夜为背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毛熙震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春夜为背景,但毛熙震的词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词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五代词》:收录了毛熙震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艺术风格。
  • 《唐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毛熙震的词作。